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西药中药化研究的误解与澄清
中医药学吸收西药而用,正象西医药学吸收中药而用一样,乃为学科丰富和发展的正常情况,但目前对西药中药化也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误解。
1、西药不能中药化。此认识源于中药不能西药化、理由是由中药所得西药尤单练化合物西药,不能代表原中药全部功效,且又有西药弊端为不良反应,即未达中药化为西药,同理、西药亦不能化为中药。对此,只要明确中医药学优势在宏观,西医药学优势在微观。则能澄清。宏观包括并统帅微观,微观用来阐述宏观。故中药难于完全纳入西医药学,但西药却可能完全纳入中医药学,即西药能中药化。例如前边举到的头孢菌素,确定其中药基本内容后,并未丢失其对细菌感染的可能应用内容,只是使应用针对性提高,适用于细菌感染的实热证者。再如黄连及其活性成分黄连素,被研究成俱抑菌消炎作用的西药后,置中药基本内容如味苦、性寒、具清热解毒功效等于不顾,应用于细菌感染的虚寒证者,虽抑制了细菌,但亦出现纳呆、腹胀等不良反应。可见,西药中药化与中药西药化不能等同类比。
2、 西药中药化是药物研究的倒退。此误解依据是:西药成分清楚,作用明确,已很科学,若再研究确定其性味、补气、养血等模糊不清的内容,实为倒退。若从西医药学如此认识,确可理解,但若从中医药学看西医,连寒热性都不知,简直不科学到不能使用。客观情况却是,对具微观优势的西药,并做到中医药学的宏观认识,只能是被认识得更全而深刻。例如前边提到的阿托品、利血平、头孢菌素,即为明证,提高使用针对性,有意避免不良反应。再者,还可能发现现有西药的潜在作用,例如D860,有人研究其对阴虚阳亢糖尿病者具效,表明其具滋阴潜阳功效,但阴虚者决不止糖尿病,有人试用于阴虚的慢性支气管炎者,男性不育者、同样具效,可见,西药中药化是前进,非倒退。
3、中药为天然药物,西药为人工合成药物,二者不是一回事,西药不能中药化。其实,中西药均有天然及人工合成物,如中药冰片即为人工合成的右旋龙脑;更经炮制的饮片,凡经酸、热、水、水处理者,均会有成分的变化,此为人工所为;更煎剂入药,要有成分变化,又为人工所为。同时,西药亦有大量天然产物,药典二部所载药物,约40%以上为天然产物。
综观上述,西药中药化是中药现代科学化的一条捷径,现在需要的是认识和实施。这是中医药学在当代对世界医药学再做新贡献的重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