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讨如何设计GPS软件接收机跟踪环路-自动化毕业(2)

2013-08-26 01:06
导读:2.1 环路参数对跟踪效果的影响 为分析环路参数对跟踪效果的影响,必须用特定的GPS信号跟踪仿真。为简化程序,在Matlab 环境下对单颗GPS 卫星中频信号进
  
  2.1 环路参数对跟踪效果的影响
  为分析环路参数对跟踪效果的影响,必须用特定的GPS信号跟踪仿真。为简化程序,在Matlab 环境下对单颗GPS 卫星中频信号进行仿真。设置中频信号频率f=4.309 MHz,采样率fs=12 MHz,仿真信号的C/A 码相位、载波多普勒偏移、信噪比都为可设参数。由于环路增益k0kd对跟踪效果的影响并不复杂,这里只讨论阻尼因子ζ 和噪声带宽BL对跟踪效果的影响。
  2.1.1 阻尼因子ζ 对跟踪效果影响
  阻尼因子ζ 决定锁相环到达最终稳态值的速度,ζ 值越小,锁相环到达稳态值的速度越快,但同时锁定过程中的超调量也越大。设定初始输入相位误差为60°, 在不同的ζ 值下,二阶锁相环鉴相器输出如图4 所示。由仿真结果可知,ζ值取0.7 时,环路很快到达稳态值时间,同时超调量又不大,为环路设计的合适值。
  2.1.2 环路噪声带宽BL对跟踪效果影响
  噪声带宽BL决定锁相环内所能容纳的噪声量, 同时也能影响环路的动态性能。载波环开始工作时,初始频率为捕获阶段给出的频率值, 这与实际信号的频率有一定的偏差,锁相环会逐渐地锁定真实频率。设定GPS 仿真信号的频率为4 312 272 Hz,捕获到的频率为4 312 300 Hz,存在-28 Hz 的偏差,在不同的BL下进行仿真。
  由仿真结果可知,当BL值较小为10 Hz 时,锁相环经多次抖动才锁定频率值;当为20 Hz 时,锁相环较快锁定频率,锁定值的噪声也较小;当为30 Hz 时,锁相环很快锁定频率,但噪声值较大。所以合理选择噪声带宽值对跟踪效果影响很大。
  
  2.2 实际信号的跟踪
  由上述分析可知,锁相环的阻尼因子和环路噪声带宽对跟踪都有影响。在对实际GPS 信号进行跟踪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节码环与载波环的参数值,以确定合适的环路参数。这里设计合适的载波环与码环,用实际采集的GPS 信号对所设计的环路跟踪效果进行验证。跟踪后I、Q 两路在某段时间输出。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环路设计中,DLL 和Costas 环鉴相器分别选择非相关归一化和反正切形式。
  
  
  3 结论  
  
  本文论述GPS 软件接收机跟踪环路的设计。首先比较载波环与码环不同鉴相器的计算量以及性能, 然后在不同的阻尼因子ζ和噪声带宽BL参数值下对锁相环的跟踪效果进行仿真比较, 最后选择了一组鉴相器并设计合适的环路参数对实际的GPS 信号进行跟踪,跟踪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环路的有效性。用DSP 实现实时的GPS 软件接收机[7]是本文的后续工作。
  论文格式来源于专业提供代写硕士论文等服务的中国毕业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 Dinesh Manandhar. Development of L1-band C/A code software-based GPS receiver[R].The University of Tokyo,2002.
  [2] 鲍雍荣。GPS 软件接收机的C++/Matlab 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3] 唐康华,吴美平,胡小平。基于射频前端的GPS 软件接收机设计与验证[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7,15(1):51-54.
  [4] Kai Borre,Dennis M Akos,Nicolaj Bertelsen,et al.A softwaredefinedGPS and galileo receiver (A single -frequency approach)[M]. Boston.Basel.Berlin,2006.
  [5] Kaplan E D,Hegarty C J.GPS 原理与应用[M].寇艳红,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6] James Bao-yen Tsui. Fundamental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eceivers:a software approach [M].2nd ed.New York: JohnWiley &Sons Inc,2005.
  [7] 汪忠华,章益品,姚银花,等。基于ARM 的GPS 地面目标跟踪及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07,15(6):34-37.

上一篇:单片机交通灯自动化控制的设计-自动化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