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

2013-06-15 01:35
导读:2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通过多年高等教育的发展, 社会人才的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 本专科的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多。据统计,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

  2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通过多年高等教育的发展, 社会人才的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 本专科的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多。据统计,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约有六百多所, 这还不包括近年来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各类民办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不少, 还有企业管理硕士, MBA、博士等较高层次的毕业生。
  基于这样的背景, 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企业一般只可能从较低的管理层次干起, 能否真正成为企业的高层次人才还是非常不确定的事,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职业发展状况, 而在更多的企 业, 研究生、MBA 和博士成为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后备梯队。相比之下, 把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掌握一定管理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层管理人员(企业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职能部门领导人员的后备力量) 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3 、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高校必须要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体系, 并使之特色化, 才能吸引学生报考并为学生创造价值。通过设置兴趣模块及模块下的特色课程, 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 削弱工商管理专业宽泛的缺点④。从我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来看, 我国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调整, 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 要从现代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入手确定其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要精练, 不追求广而全, 要与其它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区别开来, 突出企业组织、公司运作、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核心地位。其次, 加强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增设管理沟通、商业伦理、艺术欣赏等课程。第三, 增大选修课比例, 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营造更加开放的学术氛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 、推进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根据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研究和编写适合本科专业的实用性教材。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有所调整。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总体原则, 就是在保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条件下精讲理论, 延伸实践技能教学。也就是说, 先把一门课的整体构架及每一部分主要理论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对这门课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然后, 将整体构架分解成实践性较强的技能模块, 再配以合适的资料或案例进行技能性的强化。
  5 、提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性。管理活动需要的是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准, 市场需要的管理人才不一定是知识分子, 但一定是能力分子
  (主要不是学术研究能力, 而是动手实践能力) , 因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典型特征是教师不应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 而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密切结合市场实际, 开放课堂, 让实践知识深入到课堂中来, 而不单纯通过学生实习来实现实践教学活动。为此, 我们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之上, 进行大胆创新, 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方法方面就是积极探索各种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⑤。在课堂教学方面将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 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并被主动掌握, 这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6 、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的建设有关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 约有17 %的大学生毕业后即可独立工作, 83 %的毕业生要经过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锻炼才能上岗。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工商管理教育必须改进教育模式, 增加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以增强学生的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此,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一, 灵活安排实践活动方式。专业实习、认识实习可与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与社会接触中锻炼其实践活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竞赛活动。
  第二, 重视模拟实验室建设, 为管理情景模拟、会计报表阅读分析、市场调研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学生实习、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管理;第三、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应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发展企业界与学院的良性互动关系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 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 又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同时聘请国内外的着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就某个专题以讲座形式进行探讨。
  第四, 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咨询和研究。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 要主动承担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和企业咨询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
  注  释:
  ①姚正海. 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 (7) .
  ②韩玉志. 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 ] .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 (11) .
  ③郝德永. 社会化定位与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N] . 中国教育报, 2006 - 04 - 12.
  ④王坤, 蒋国平.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探索[J ] . 经济研究导刊, 2008 , (14) .
  ⑤王宝荣.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 ] 改 革与战略, 2004 , (11) .
  ⑥王鲁捷,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 ] . 中国高教研究, 2003 年(3) .
  参考文献:
  [1 ] 姚正海. 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 (7) .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 ] 韩玉志. 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 ] .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 (11) .
  [3 ] 郝德永. 社会化定位与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N] . 中国教育报, 2006 - 04 - 12.
  [4 ] 王坤, 蒋国平.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探索[J ] . 经济研究导刊, 2008 , (14)[5 ] 王宝荣.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 ] . 改革与战略, 2004 , (11) .
  [6 ] 王鲁捷.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 ] . 中国高教研究, 2003 , (3) .

中国代写毕业论文网提供大量免费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上一篇:基于交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