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模式与成本企画的差异解析(2)
2013-07-29 01:07
导读:三、控制对象不同 (一)作业成本控制对象是有“空间”特性的动态业务过程 作业成本模式借鉴价值链思想,认为作业分析的重点是价值链间的连接关系
三、控制对象不同
(一)作业成本控制对象是有“空间”特性的动态业务过程
作业成本模式借鉴价值链思想,认为作业分析的重点是价值链间的连接关系。价值链连接关系,按是否超出企业自身活动的空间分为两类:“内部连接关系”与“垂直连接关系”。内部连接关系反映了一种初级过程思想,它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业务过程(作业及其关系)的分析以消除无效浪费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垂直连接关系则是发展进化了的过程思想,它把一种超越自身的、全面的作业链导入业务过程,以利于更彻底的本源分析。因此,作业成本控制侧重于业务过程的“空间”形态为其实施对象。
(二)成本企画控制对象是有“时间”特性的动态业务过程
价值链并非业务过程的唯一展开形式,更为直观的展开形式是以产品业务的先后顺序来划分阶段。一般而言,一个产品应区分为设计阶段、生产阶段、消费阶段,这实际就是成本企画中的全生命周期思想。可以认为成本企画是侧重于业务过程的“时间”形态为其实施对象。作为成本企画最关键对象要素的目标成本是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具体表现,它把生命周期成本的“上游”与“下游”连贯起来。“上游”意味着符合需求的产品革新阶段,具体地说是企画、设计阶段;“下游”则是产品交付顾客后的消费使用阶段。这种以时间为轴的过程思想的意义在于,它在产品式样未定型的阶段就全面地和彻底地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剔除了大部分的成本不利因素,具有更为鲜明的战略色彩。
四、成本控制时效不同
(一)作业成本控制具有事中、事后成本控制特性
作业成本模式中的成本控制思路始终是围绕产品本身展开的,从开发构思产品、设计产品直至生产出产品都是如此,直到产品设计已经成型,准备要实施制造的阶段才会将产品拿去与市场可能接受的水平相比较,如果成本太高就回到设计阶段,通过作业分析来进行作业重构,进而控制成本,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作业成本模式注重“适时”,强调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每一项作业的成本进行及时的发现、控制并改善,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地分析、控制和改善。从时效性来讲,作业成本模式具有事中、事后成本控制的特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成本企画控制具有事前成本控制特性
成本企画从构思时开始就关注目标利润的保证以及市场上所能够接受的售价应当是多少。它先基于最可能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来计算目标成本,再运用“成本价值工程”的手段来确保生产产品的成本不超过所制定的目标成本。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的任一阶段发现成本筑入成为不可能,它都要重新回头检查目标成本的设定是否合理或重新分解目标成本直至成功。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适销的可能性会更高。目标成本是成本企画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成本是事先限定好的,企业在产品的企画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只允许是多少。这意味着把成本思考的立足点从传统的生产阶段转移到了产品的企画、构想和设计阶段,从而使对成本的控制由事中、事后控制变为事前控制。
五、成本核算方法不同 (一)作业成本模式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计算的理论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从形式上看,作业成本核算对直接费用的确认与分配和传统成本核算并无不同,两者的差别在于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和依据不同;从本质上看,如果说传统成本计算在直接费用的确认上依据的是因果关系,那么作业成本计算则是以资源流动为线索,将这种因果关系扩大到所有成本要素,使之贯穿于成本分配的全过程。
首先,作业成本法根据资源动因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作业导致对资源的需要,而耗用资源量的多少是由作业的执行情况决定的。其次,作业成本法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完成一定的产品或劳务需要相应的作业,产品或劳务等成本对象决定作业的种类和数量。可见,根据资源消耗的因果关系进行溯本求源的成本计算是作业成本核算的实质所在。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成本企画模式运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就归集与分配成本的方法本身而言,成本企画的成本核算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归集到成本中心,再分配到成本对象。这个核算成本的过程被称作成本估算,所不同的是归集与分配的成本值在成本企画的成本核算中还存在能否被贯彻的问题。因为成本估算是判定是否达成目标成本的一种关键手段,但它不是达成目标成本过程本身,尽管它在成本企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围绕着目标成本而是站在目标成本的对立面考虑问题。这是成本企画的基本思想所决定的。
六、信息来源及方法属性不同 (一)作业成本模式是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模式是基于财务成本信息的方法,其管理方法在学科中有所体现,即借用财务会计的成本资料,运用的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成本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
(二)成本企画模式是基于技术成本信息的管理工程学方法
成本企画则认为,成本绝非单纯是账簿的产物,它既然在制造过程中发生,就应该从管理工程学的(以价值工程为主要手段)技术层面去把握成本信息。成本企画虽也利用会计信息,但却主要采用非会计属性的方法实施管理与控制。不妨认为广义的成本企画即指成本工程,如果要对成本企画作狭义的限定,则是指成本工程在新产品开发领域的应用。简而言之,成本企画具有强烈的管理工程学属性。当然,并不能因为成本企画的管理工程学属性,而将其排斥在
会计学体系之外,因为成本企画毕竟服务于改善、疏导成本信息这一目标。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 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论.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林万祥.成本论.北京:中国出版社,2001.
[3] 陈柯.成本管理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 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