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不确定性与家族式企业治理(2)

2013-11-10 01:02
导读:加里贝克尔认为,在利己的人们之间的劳动分工会鼓励欺骗和逃避责任,而不利于团结,利他主义在交换中不是共同的,而在家庭里却是普遍的,因为利他主义在

  加里•贝克尔认为,在利己的人们之间的劳动分工会鼓励欺骗和逃避责任,而不利于团结,利他主义在交换中不是共同的,而在家庭里却是普遍的,因为利他主义在市场上是没有效率的,而在家庭里却更为有效(贝克尔,1987)。因此,家庭内部有机的团结可以看做成员之间的一种长期契约。人们意欲是利己的,而行为都是合作的(陈玲,1998)。
  最后,为克服交易中的不确定因素,家族企业通常更为倾向于集中控制,这使得家族企业的效率在一定条件下显得更高。家族企业中的核心层的工作并非仅仅意味着履行契约,而是出于对家庭成员的责任感。
  在一个两权合一的家庭式企业中,所有者担当了经营者的角色,对企业的一些活动负全部责任。通常情况下,董事会审批的过程中,存在很高的代理风险,而在家族企业中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同时,家族企业相比于其他大企业更为灵活机动,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和方向,从而增强了决策的实效性。家族企业中监督与激励问题的不确定因素较小,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家族成员一般会为家族长远利益努力工作,而不较一时的利益得失。
  
  四、不确定条件下家族式企业的约束
  
  1.企业规模的约束
  家族式企业的业主为了规避风险、降低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常常通过保持控制权而摒弃股票筹资方式,较多采用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这使得企业的负债率较高。企业的生存是与降低资产负债率联系在一起的(张军,1994)。对于一些必须有大量资本注入为先导的产业,例如铁路行业,仅靠个人筹资或有限的借贷显然无法进行。
  另外,家族式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而让个人独资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将使人的其他资产处在一种风险状态下,不利于投资人的其他关系的稳定。而为了要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就会勉强寻找一个合作者,这无疑加大了合作上的风险,或者引出验资和注册环节的一系列作假,这必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并在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时引发产权纠纷等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资本开发方面,由于家族式企业无法像股份公司那样从外部市场上公开招募经理,只能从“家族”内寻找,这减少了由于彼此不够了解而带来的风险,但也限制了用人范围,在关键的岗位上,“家族”外的人是无法涉足的。当家族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老一代者将退出经营岗位时,寻找继任者就成为大问题。
  同时,家庭内的人际网络关系能降低企业内的交易费用,却增加了“圈内人”与“圈外人”之间的交易费用。非家族成员很容易感到被排斥或被忽视。即使成绩突出,由于存在较高“事前交易费用”也较难得到认可,从而影响劳动积极性,引发“怠工”或“离职”行为。可以说,资本与人才这两个最主要扩展要素的约束,使得家族企业在克服不确
  定因素中难以扩大规模。
  
  2.“家长”式的决策作风,约束了决策科学性
  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依赖于不确定性市场“混沌”,企业决策表现为过分依赖家长的经验判断。尽管如前所述,个人或家族决策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决策质量与决策者的素质能力紧密相关,即使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规模小,经营范围有限等原因能实施有效控制,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多元化及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主难保在所有决策上都能够做到科学合理,而有限的几次失误就足以毁掉企业,这被称为“领袖危机”。
  集权制会抑制其他员工的创新动力。独裁和专断往往是创业型企业家最易犯的错误。初期的成功往往使企业家过分相信直觉判断,而不愿听取其他建议,或不愿在企业内引入相应的科学管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以下状况:企业员工过分相信企业主的能力,同时,一些优秀的员工会因为难以适应陈旧的“一言堂”气氛而离开企业。典型的现象是一些家族式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集中决策尽管有利于效率的一面,即灵活性强、手续简单、办事快捷。同时也有阻碍效率的一面,即计划性不强、操作程度不明确。这个矛盾得不到解决,企业规范就要受到限制。
  
  3.整体市场化进程的约束
  以家族企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尽管通过特定的关系网络在一定范围内克服了市场的某些不确定性因素,但由于家族企业的内部交易与依赖关系的固有倾向,表现为对市场与竞争行为更强的排斥性。近来一些学者重新反思亚洲危机的深层原因时,就指出,亚洲脆弱的公司治理体制不但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而且也是金融危机向全面金融危机转变的重要传递渠道。作为OECD成员国的日本、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商业是以关系为向导,而不是以市场为向导。大公司以相互紧密持股的综合性产业集团的形式存在,家族利益、政府和在公司里扮演重要角色。在这种治理结构中,政府支持特定产业部门的扩张,银行按照政府意图将信贷导向目标企业,而不是对企业加强约束,从而导致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企业过度负债和资本利用低下。因此,家族企业治理作为一个社会整个治理系统的微观基础,为面向市场的治理方向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约束是不言而喻的。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现今,家和企业家普遍认为,英、美以股东利益为基础,以赢利为导向,重视资本市场作用的模式,更适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市场全球化、制度化、信息快速化和知识网络化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英、美的外部人模式逐渐成为各习的取向。本文从不确定性的视野下,观察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旨在说明,任何一种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家族式模式的合意性在不确定前提下更为明朗一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我们国家的企业面临治理结构的调整,其改革的目标倾向基本上都是英、美式市场导向型的,但由于各国初始的社会制度基础和公司治理合约的结构不同,公司治理合约在演进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同,结果也不同。就公司治理的外部条件而言,我国现有社会制度基础还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脆弱的市场功能不能有效地降低高昂的外生交易费用。我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也有待完善。很大程度上存在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双重失效,导致我国公司治理合约的内生和外生交易费用都很高,治理效率降低。
  在短期内,我国仍处于社会制度的全方位变迁过程中,改革的推进带来不确定性的增加,从企业治理的效率角度,家族式模式应成为一种重要的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维安,张俊喜.公司治理前沿:第一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 梁能主.企业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和美国的经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 田国强.激励、信息及经济机制设计理论[G]//汤敏、茅于轼.现代经济学前言专题:第一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5] 范黎波,李自杰.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6] 胡鞍钢,胡光宇.公司治理——中外比较[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7] [美]约瑟夫•斯蒂格里茨.转轨中的公司治理失效[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3).
  [8]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上一篇:浅谈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控制系统的整合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