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最后,流通 企业 还要实行统一配送以降低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这些在没有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曾是长期困扰企业的难题。例如双汇集团在实现信息化之前,其60多家连锁店却要70多人完成配送工作,不仅工作量超负荷,且错误时有发生。而现在 计算 机则可实时汇总各门店的需求,直接下达给生产和配送部门。这样,500多家门店4个人即可及时无误地管理,而实际上其中两个人还是灵活设置以备缺货的情况。
此外对于仓储成本,《第五项修炼》中还提到一个例子:客户有个微小的需求波动,如增加4箱啤酒,一级批发商可能就要增加80箱,依次波及二级批发商、制造商以成倍的数量增长,这种效应耗费了企业惊人的资金。相反, 应用 了SCM系统后,供应商明确了需要的货物数量,就无须占压库存。双汇集团现在已成功地实现了零库存,双汇仓库中能够见到的货物都是用户预定的,完全不会占用企业的仓储成本。
综上所述,成本显然是 影响 流通企业兴衰的生命线,而 现代 流通企业率先引领信息技术的改革,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无异于主动掌握企业繁荣的生命线,进而整个行业格局也将得到良好的推动。
规避“IT黑洞”
流通企业在“成本”的困境中努力寻找出路,然而与此同时“IT黑洞”也潜伏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伺机造成更大的危害。刘小兵认为,企业有效地规避“IT黑洞”,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企业中要有一批能站在更高层次看待信息化 问题 、了解企业未来 发展 规划的人,才能真正切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提供最适用、最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通过最佳途径予以实现。
刘小兵介绍说以双汇集团为例, 目前 其全国各地有500多家连锁店,如果采用C/S模式,就要在每个地区设立一个信息管理中心。这样,机房建设费、硬件投入、软件投入再加上维护人员的人工费用,合起来将是上亿的投入,如此发展下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这种 方法 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系统中存在多少台计算机,企业就要完成所有这些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协同;任何一台机器出现问题,企业想要降低配送成本和采购成本的要求就形同空谈。以可乐供应商为例,各地连锁店虽然由同一地点供货,但由于运费等原因,可乐的进价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一台计算机出现问题,到结算时形不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和可乐供应商结算时就要倒退到从前手工计算的状态。同理,下边的订货数据不能同步地反映上来汇总,统一配送的数据也需手工计算,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也就不可能降下来。而如果要求系统中所有的计算机保证在工作时间内不出故障,这种要求恐怕只能在 理论 上实现。
因此在 总结 双汇集团的成功经验时,刘小兵进一步肯定了正是决策层对于技术方向的准确把握,有效地规避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IT黑洞”。其中尤以两点最为重要,一是采用了B/S结构,让数据实现了集中。二是双汇软件基于Internet,对用户终端的使用要求非常低,只要能上网(包括无线上网)就能使用软件。对此刘小兵特别提到,降低用户使用条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 中国 市场,各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要想让现代化的连锁机构渗透到信息化程度不发达的地区,最好的途径就是降低用户的使用条件。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正如双汇软件的新客户德农农资连锁超市公司,他们把供应农用机具、化肥、种子的门店开在了田间地头,只要德农的门店终端能够无线上网,信息化就能保证实现。同样,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系统支持移动设备的使用从而实现移动商务,将极大地有助于决策者随时把握全局。
目前,许多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仍旧徘徊在两难的困境中。然而只要静下心认真 研究 一下以双汇集团为代表的先进的信息化模式,我们将不难发现,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困境其实就如同一层窗纸,市场上的强者已率先捅破了这层窗纸,那么其他同业厂商借鉴他们的经验,也必然能够摒弃漠视与躁进的误区,尽快找到最适于自己的信息化出路。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