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1)(2)
2014-01-08 01:05
导读:在对外投资的区域上,先 发展 中国 家,后发达国家。先把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的重点放在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 经济 高速增长的东南亚各国,
在对外投资的区域上,先 发展 中国 家,后发达国家。先把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的重点放在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 经济 高速增长的东南亚各国,如马来西亚、泰国等。俄罗斯、东欧、中亚等地区的市场也在迅速恢复,并且这些地区的经济与我国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民营 企业 亦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然后再考虑走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与我国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相适应的一种选择。
中小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建议
树立全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是中小企业走向跨国经营的第一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价值链条上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应逐渐培养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发挥相对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市场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并保持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资产,特别是知识资产,如技术、专利、生产技能、互补性知识等。只有着眼于培育企业的核心资产,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中小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实施企业间的有效整合。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多种方式的合作,包括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等,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合作中小企业可以承担国内大型或跨国公司的部分生产功能,分销功能,供应功能和服务功能。在整个国际市场物流中,与大企业建立和保持一种供应链中的合作或共生关系,从而带动其走跨国经营的道路。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熟悉和利用国际规则。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必须按国际规范、国际惯例来加强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以及企业蒙受的损失,主要是源于不熟悉国际惯例,不能按国际通行的办法开展经营活动,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树立规则意识,学会利用WTO规则,合理合法地保护自己,抓住时机快速发展。
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
按照WTO规则,制定修改有关的 法律 、法规,在市场准入、国际贸易、财税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鼓励有实力、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各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 问题 ,大都采用融资渠道多样化的 方法 。如欧盟,一方面欧盟作为中间人,协调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 金融 创新,为中小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则增加资金投入,利用欧洲投资银行及欧洲结构基金中的区域发展基金会向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同时,积极推行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建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应有的启示。比如,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并逐渐放宽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还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扶持和培养 科技 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服务功能。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程的服务,如: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为企业提供双边的法律保障;提供咨询和培训等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海外投资保险等。
发展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既符合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又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的需要。只要中小企业充分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上演更加精彩的剧目。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 资料:
1.(美)路易·斯特拉特,走向全球化:中小企业腾飞之路[M],华夏出版社,2000
2.彭谦,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可行性 分析 ,《经济纵横》,1997
3.徐明棋,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世界经济 研究 》,2003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