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北美石油工业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现状研究(1)(2)

2014-03-06 01:13
导读:3、C0 2 -EOR非混相驱油实践 与CO 2 -EOR混相驱油项目相比,CO 2 -EOR非混相驱油项目较少。一个大型的CO 2 -EOR非混相驱油项目在实施,项目在Turkey东南的Bati R

  3、C02-EOR非混相驱油实践

  与CO2-EOR混相驱油项目相比,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较少。一个大型的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在实施,项目在Turkey东南的Bati Raman油田。储层中的原油为重油,比重为9~150API。传统采油方式只是采出1.5%的原始地质储量。1986年注入CO2,原油产量为6000b/d。预测使用CO2-EOR油田的采收率为6.5%。

 

  CO2-EOR非混相驱油机理是,大量CO,溶解在原油中(13m3/b),使原油膨胀,使原油粘度下降10个级数。项目开始以来CO2注入量约1700t/d,16%~60%的CO2循环注入。CO2埋存的主要原理是CO2溶解在储层中的流体中,见4。在美国一个小型的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在运行,在Trinidad有5个CO2-EOR非混相驱油的中试项目。过去大量的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在美国中试,如Weeks lsand,Bay St Elaine,Timbalier Bay项目。这几个都是商业项目,虽然中试计划很有希望,但是项目没有成功。如Weeks lsand项目,虽然水驱后有60%的原油留在储层中,是因为盐水层中地层压力过高,无法实现注入CO2来驱油。在八九十年代有大量的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注入CO2在储层构造顶部形成气顶,使地层压力增加,将原油向储层下部合两边推动,那里有生产井将原油采出,见图5。项目研究表明,需要380m3CO2驱替1桶原油(760kg/b)。

  适合CO2-EOR非混相驱油的条件如下:

  储层纵向渗透率高;

  储层中大量的原油形成油柱;

  储层具有可以形成气顶的圈闭构造,储层连通性好;

  储层中没有导致驱油效率降低的断层和断裂。

  虽然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较少,驱替1桶原油需要280~400m3CO2,即560~790kg/b,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可最大提高采收率20%。

  4、混相驱油与非混相驱油的区别

  由于注入的CO2与储层中原油作用不同,产生了CO2驱油的2种方式。当注入压力及储层地层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MMP)时,实现混相驱油。当压力达不到最小混相压力(MMP)时,实现非混相驱油,或部分混相驱油。采油量增加依靠地层压力增加、原油膨胀、原油粘度下降等实现。

  假定混相驱油以水与气交替注入方法(WAG)注入CO2,非混相驱油以重力稳定CO2注入方式(GSGI)注入。混相驱油可在水驱留下的设备条件(如利用原油水井)下进行,这种油水井利用方式与重力稳定CO2注入方式(GSGI)不同。两种驱油方式对比见表2。

 

  应用CO2提高采收率工作目前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CO2注入过程中最小损失量;二是CO2注入后储层的监测;三是非混相如何最大提高产量;四是注入气体中杂质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五是CO2进入空隙和盐水层中的机理研究。

  5、结论

  美国具有最先进的CO2-EOR驱油技术,94%的CO2-EOR项目在美国。

  CO2-EOR混相驱油提高采收率范围在4%~12%之间,纯净CO2注入储层,占储层中流体体积的10%~45%。

  与CO2-EOR混相驱油项目相比,CO2-EOR非混相驱油项目较少。非混相驱油需要380m3CO2驱替1桶原油(760kg/b)。可最大提高采收率20%。

  应用CO2提高采收率广泛应用,实现最大CO2埋存和提高原油产量有机结合,必将为全球生态保护,石油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与内容(1) 下一篇:生物柴油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