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国企委托代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思路(1)(2)
2014-05-25 01:23
导读:三、授权后如何经营管理国企? 从产权角度看,国企能否搞好,关键不在于 企业 所有者是谁或由谁来代表,而在于企业经营权由谁来负责行使和如何行使
三、授权后如何经营管理国企?
从产权角度看,国企能否搞好,关键不在于 企业 所有者是谁或由谁来代表,而在于企业经营权由谁来负责行使和如何行使。换句话讲,产权改革是基础,不是关键。在这个论题上,笔者比较认同林毅夫的观点,关键是如何培育国企的自生能力。
国企全体员工享有国有资产经营权后,管理企业的主要形式是员工代表大会(或员工持股会)表决和全体员工公决两种形式。遵照多数员工的意愿,由员工代表大会(或员工持股会)和全体员工按照规定程序,选择和更换代表国家股的董事和代表员工股的董事,其 中国 家股代表董事由人大、政协、中央、地方政府四方各提2名候选人,由员工代表大会(或员工持股会)减半差额选举国家股董事4人,员工股代表由员工代表会提6名候选人,全体员工减半差额选举员工股董事3人。董事一般十年换一届,董事最多可连任两届,董事专职在国企里工作,不兼任人大、政协、中央、地方政府等职务。然后根据《公司法》,由公司董事会选择和更换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以及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不兼任)。经理一般五年换一届,经理可连选连任。国企董事长、董事及总经理、付总经理统称为国企经营者。国企同时受职代会和国资委派驻企业的监事会监控,主要是监察国企经营者是否有违规违法行为。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包括薪酬体系),除了年薪制和股权制,重点还应建立《员工对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只有这样安排,国企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 发展 ”的改革目标。
四、授权后如何处理国企经营管理的风险和收益?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市场 经济 中,国企同其它企业一样都存在着经营管理上的风险。企业搞好了,可以发展,搞不好,就会停顿、衰败、破产。基于这样一个道理,国家就不能要求国企资产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一定保值和增值。同样,企业全体员工享有经营权后就不能再依赖和要求政府承担今后企业经营上的责任,必须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承受市场竞争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国企员工的收益包括四个部分:岗位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和剩余收益分配。其它收益分配依据《公司法》执行。一般而言,国企在 历史 上都曾经向国家交纳了大量利税,改革后国家以国企交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作为经济收益,以国企解决
就业和稳定作为 社会 效益。因此国企税后利润扣除各种法定积累和其它收益分配后,企业全体员工享有剩余收益分配权。
综上所述,正确的国企委托代理体制不应是多层级的金字塔式结构,而应是扁平式结构,即委托者单一,众多的代理者相互平等而独立。在正确的国企委托代理体制中,委托者是国家,可由全国人大一次性代理执行;代理者是每个企业的全体员工,根据有关 法律 法规,企业的全体员工自主选择所属企业的经营者,并自组织建立《员工对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构造《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实行自我激励与约束。改革至今,国企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 问题 ,但应该说存活下来的国企多少具有了一定的自生能力。从减轻负担方面看,在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上市融资、债转股、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消减国企政策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的措施之后,国企实现了“三年脱困”的目标,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从适应市场竞争方面看,国企具有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运行经验和一定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如果不失时机,正确构建国企委托代理体制,国企改革工程的竣工之日将指日可待。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金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