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上一步回归结果的基础上,用三个解释变量与发行价进行回归。同样,自变量和因变量都取对数。同时可以对本文所采取的两个样本范围的效果进行比较。本文在试图引入第四个解释变量的过程中发现,其它变量的出现均没有明显破坏方程的拟合优度和整体显著性,而且变量本身t检验值不显著,因此都应被剔除。从表3.6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本部分的分析时,以前30只股票为样本范围,并对因变量和自变量取对数的情况下回归的效果是最好的,方程拟合优度为优,各变量的t检验值均很显著,F检验完全通过,DW值接近于2,各变量之间无自相关现象。方程可表述为:
LOG(FXJ)=0.8753797693*LOG(N2)+0.2045888725*LOG(N5)+0.915522103*LOG(N13) -0.5074839202
其中FXJ为上市公司发行价,N2为每股收益,N5为净资产收益率,N13为市盈率。常数项并不显著。可见,中小板前30只股票的发行价与这三个自变量有高度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实际的市盈率法定价的方法是吻合的。实际操作中的市盈率法定价公式为:
FXJ=N2*N13
(三)周平均收盘价与各影响因素指标的回归分析
在这部分分析中,被解释变量采用新股公开发行上市后7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格来模拟公司真实的市场价格,并将其假定为有效的IPO定价。
首先,将周收盘价与各影响因素指标一一进行回归。回归过程中使用的样本范围为中小板所有企业。将样本范围缩小后回归结果并无改善。在上一步分析基础上,选取较为显著的自变量,并引入第二个解释变量,将严重影响原有变量显著性和方程显著性的变量剔除,但为说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可适当牺牲拟合优度。将样本范围缩小为前30只股票时回归结果并没有改善(结果略)。因为每组中都存在一个比率指标,因此对因变量和自变量均取对数。可见,前三组中的各解释变量显著性均提高,方程拟合优度一般,但能说明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后两组的方程拟和优度差,而且总资产收益率的显著性很低。在上一步基础上,将被解释变量与三个解释变量指标进行回归,这两组方程中的各变量取对数后回归结果并无改善。而另外两组方程中各变量取对数后的回归结果相对较好。各解释变量的t检验值都很显著,方程F检验也通过,但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差DW检验值都不接近于2,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相关。这导致模型的拟合优度不足以运用于实践。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项艳:我国中小企业板IPO定价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四)回归结果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小板企业的发行价与周收盘平均价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这说明尽管抑价现象严重,但其IPO仍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市场价值;实际发行价与每股收益、市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高度相关,这说明中小企业板的定价是严格按照市盈率法进行定价的,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无法反映代表企业成长潜力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对较为合理的IPO定价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有次要影响的因素为:每股资产、总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和主营业务经营成本等。本文研究基本上只说明了与风险企业IPO定价相关的一些因素,并没有建立合理的定价模型,这是由于本文研究方法上的一些局限性:
第一,实证方法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据多年研究,风险企业的IPO定价模型是不适合用多因素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出的,所以,即使有拟合效果很好的模型,也只能说明部分问题,而不能直接解决实践问题。
第二,由于我国股市的不完善,本文选取的用于模拟合理的IPO理论价格本身不能很准确的反映企业真实的市场价值。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的过程中股价的波动并不像国外成熟的创业板市场那样很好的运行。相当剧烈的振幅发生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足以让投资者领略和体验到中小企业板的风险。所以,理论价格本身的不合理性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第三,解释变量数据的处理方法不成熟:本文选取的各自变量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使回归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更为成熟的方法是用主成分分析法,合理的将相关的若干个因素浓缩成个别因子,再用因子进行回归,这样可以得出更为有解释力的结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参考文献:
[1]李建超,周焯华.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J].2005,(05).
[2]朱建娣.风险企业价值评价模型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5,(04).
[3]王方明,林建国.风险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探讨[J].财经论丛,2002,(11).
[4]谢冰,邹伟等.高科技风险企业成长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4,(04).
[5]叶厚元.高科技风险企业资本运营与其价值弹性及评价模型[J].管理科学,2004.(05).
[6]Moonchul Kim, Jay R.Ritter.,1999.Valuing IPO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mics, 1999,(9):53~77
[7]Jay R.Ritter,1998.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ssue 2.Warren Gorham:Handbook of Modern Finance,1998.10:134~17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项艳 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