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如何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1)(2)
2014-07-15 02:18
导读:三、内控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
三、内控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这两点目前许多企业都未做到。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好象是领导认识不高,对财经纪律了解不深所致,实际上是许多领导明知故犯,“对财经纪律了解不深”只是借口而已,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现代企业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于股权较为分散,企业所有者(包括权益所有者、债权所有者及人力资本所有者等)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一般只能通过企业对外出具的财务报告等资料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所有者、政府部门、材料供应商等作为外部人与作为内部人的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二是保证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人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公司尤其是集团公司的集中管理
企业集团一般分支公司众多,组织层次复杂,管理链条长,如何有效地监控集团内各级公司的经营运作,尤其是资金运作,确保其经营行为规范、安全和高效,是众多企业集团力图解决但又很难解决好的问题。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可以使集团内各子公司的资金达到合法、安全和有效,便于核对相应的计划、合同等资料,确保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从而使集团内各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集团的监控之下。而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和便利条件。在我国大多数公司已经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而且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软件或网络财务软件得到大力推广。这些手段无疑加快了公司间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得母公司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为其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信息保障。通过网络也可以使母公司的财务政策能迅速传递到各个子公司,便于各子公司及时调整其经营战略,最终实现集团的财务集中管理,达到企业集团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内部控制是建立在成本与效益原则基础上。而企业经营的核心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也是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的的。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内控成本与效率的关系,成为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实施、运行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成本和效益两者应是正相关的,但也并非绝对。内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完备性,关键是怎样使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各有关人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权限清晰,并使之尽责尽力,并用人性化、合理化的内控考核评价奖惩体系与之相配套,使内控成本与内控效果处在合理结构比例上;同时还应注意借助企业“外控”(即外部审计和其它外部控制手段)的压力与动力支持,达到既取得良好的内控效果,又尽可能地节约内控所耗。内部控制并不是要消除任何滥用职权的可能性,而是要创造一种为防范滥用职权而投入的成本与滥用职权的累计数额之比呈合理状态(即经济原则)的机制。因此,没有不花钱的内部控制,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内部控制。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