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肓(1)(2)
2014-09-03 01:54
导读:(一)扶优扶强,突出重点,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首先,重点解决经济中最具特色的产业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发展中的科技问题,用高新技术
(一)扶优扶强,突出重点,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首先,重点解决经济中最具特色的产业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发展中的科技问题,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设备武装企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民营企业核心能力,促进民营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和整个国家 经济的发展。加快民营企业技术更新和升级。其次,要攻克和推广一批可以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以提高民营企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产业技术和装备现代化为主要方向,围绕增加品种、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抓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引进与创新、示范与推广。积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智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出能力。选择具有一定研究开发优势和工作基础的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中国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跨越发展。
(二)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使民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培育中国民营企业的核心能力。 首先,我们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选择一些产权清晰、有发展前景的和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经过努力,力争在全社会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技术开发机构建在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来自企业。抓好开发型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推动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改制为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其次,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调节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在企业设立技术开发站点,重点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建技术开发机构。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作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核心能力体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实施“人才工程”,促进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培育核心能力的目标。人才是企业的主要知识载体和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不要拒绝人才,要舍得在人才上花大本钱。强化有利于创新的人才环境。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必须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和地位,研究制定以知识要素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超前性措施。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吸引国外的人才到民营企业创业,搞开发。“不求所有,不求所在,只求所用。”强化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要大力改善人才的生活、工作条件,实施高强度的激励措施,不遗余力解决人才的待遇问题,积极建立针对不同行业的、各具特色的工资分配机制,增强以企业为核心的人才凝聚力,建立竞争性的报酬体系,使能力工资或效益工资数倍于基本工资,鼓励人才勇于创新,敢于追求高薪、高效益,实施对突出人才的特殊分配和奖励办法,推进民营企业骨干人才股份持有收入方式,稳定关键人才队伍。
(四)完善政策法规和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性审批,重点培育和发展技术创新要素市场,尤其是技术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政府部门在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和服务方面的职能。
(五)建立多元化的民营企业投融资体系,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以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事业自筹、民间集资、海外捐赠和国际资助相结合的多元化企业投融资体系,使科技创新投入有一个大的增加和快的发展。强化财政对民营企业培育创新能力的投入,落实国家已经作出的各项科技投入政策和决定。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科技拨款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设立以财政经费为引导,企业、银行与社会资金为主体进入的民营企业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的力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总之,中国民营企业目前急需要做的是提高创新能力,发展技术创新,吸引优秀人才,中国政府急需要做的是完善政策法规,服务于民营企业,促使民营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只有这样我国民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建立起真正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