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经理职业生涯模型及其实证研究(1)(2)

2014-11-09 01:13
导读:(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7.36,极差为58,差距较大财务杠杆均值为0.487,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7.36,极差为58,差距较大。财务杠杆均值为0.487,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ROA均值为0.008,这一收益率较低。同时对分年度样本的考察发现财务杠杆比率逐年增大,从2001年的0.455增加到2004年的0.525,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扩大,但是从管理者角度来看,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进取精神不断增强,也说明管理者对市场充满信心。ROA呈逐年下降趋势,可能的原因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也与近年的能源紧缺有关。样本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说明竞争的结果是资本越来越集中。
  2.相关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
  (1)对于假设1,结果如表3和表4。
  おけ3 公司规模与高级管理人员年龄的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3可知企业规模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年龄相关系数为0.198,说明企业规模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年龄之间关系较为紧密。P<0.05,接受两变量相关的假设。根据表4,系数通过了t检验,模型通过了F检验,因此回归方程有意义。表明企业规模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年龄正相关。
  (2)对于假设2,结果如表5、表6、表7。
  
  表5分年龄段的绩效与年龄的相关系数
  
  おけ6 公司绩效与高管年龄的线性关系
  
  け7公司绩效与高管年龄的线性关系
  
  ご右陨先表中发现:当t≤56时,ROA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年龄相关系数为0.139,为正,且P<0.05;同时,F值为10.209,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绩效与年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当t>56时,年龄与ROA相关系数没有显著性,一元回归分析也没有通过F检验和t检验,因此业绩与AGE没有相关性。因此,对于假设3,当t≤56时,绩效与年龄正相关的假设成立;t>56时,绩效与年龄负相关的假设不成立。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为进一步强化上述关系,我们进行了多元回归,在对规模和年龄关系的回归方程中控制了财务杠杆,得到了规模和年龄正相关的结论;在分年龄段的绩效与年龄关系的会归方程中控制了财务杠杆和企业规模,发现当t≤56时,绩效与年龄正相关,t>56时,绩效与年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支持了相关分析和一元回归的结论。
  
  四、结 论
  
  第一,经理的能力信号包括经历和学历,而经历随着经理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即使学历是静态的,经理的能力也会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由于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与企业规模大小密切相关,因此,规模较大的企业将雇佣能力更强的经理;同样地,能力更强的经理更愿意经营更大规模的企业,以获得更大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这是作为隐性激励机制的控制权激励作用的结果。于是,规模与经理的年龄成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第二,企业绩效是经理能力和努力的函数,绩效决定于能力和努力的组合情况。年轻经理努力程度高,激励状况好,而能力又不断地积累,因此这类经理(t≤56)的绩效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会得到提高。而年长的经理(t>56),努力程度低,能力增长有限,因此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企业绩效与年龄的关系不具有确定的关系。这一结论的启示,在选择经理时不但要考虑能力状况,还要考虑激励状况。在经理的不同职业生涯阶段,设计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的绩效尤为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Fama, E.F.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80,88(2).
  [2]Kreps,D. and R. Wilson.Sequential Equilibrium[J] .Econometrica ,1982,50.
  [3]Milgrom,P.,and J.Roberts.Linit Pricing and Entry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An Equilibrium Analysis[J]. Econometrica,1982.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Gibbons, R. & K. J. Murphy.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s in the presence of career concems:Theory and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 100(3).
  [5]Gompers, P. & J. Lerner.An analysis of compensation in the U.S.venture capital partnership[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 51(1).
  [6]Prendergast, C. & L. Stole. Impetuous youngsters and jaded old-timers:Acquiring a reputation for learning[J]. Journal of Plitical Economy, 1996, 104(6).
  [7]Caruana, G. & M.Celentani Career concerns and contingent compensation. Working Paper,2002.
  [8]Graham, J. R., C. R. Harvey & S. Rajgopal.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Working Paper,2004.
  [9]张必武,石金涛.国外高管团队人口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6).
  [10]朱治龙,王丽.上市公司经营者个性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
  [11]李 平,曾德明. CEO 个人特征影响公司绩效的机理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3(2).
  [12] Spence , A.M .Job Market Signal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74.
  [13]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激励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及相关检验(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