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沃尔夫(Wolf)在彭罗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从资源基础论的视角来考察跨国企业。他指出,企业成长可以有多个方向,包括国内专业化、国内产业多元化和国外地理多元化。正如彭罗斯所注意到的那样,成长的推动因素既可来自企业内部,又可来自外部环境。一些因素可能会推动企业向多元化发展,比如,市场饱和会使企业走上国内多元化道路,而其它因素可能会导致地理多元化,包括海外多元扩张。沃尔夫得出结论: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多元化都是利用企业未被充分使用的资源的成长选择,因此,国际扩张和国内多元化就有了共同的基础。
凯夫斯(Caves)指出,企业可能希望开拓运用其无形资产(如技术能力、营销能力)的途径,但正如彭罗斯所指出的那样,管理资源的约束限制了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能够追逐的机会数量。凯夫斯认为,企业倾向于先在国内扩张,这是由于在国外运作将涉及到进入海外新市场的固定成本,如信息搜寻成本等。企业最终之所以会考虑海外扩张,是因为当国内市场饱和、多元化机会枯竭时,国内继续扩张的报酬率将下降,企业最终会发觉,海外投资已经成为有吸引力的扩张机会,即使考虑到海外扩张的附加信息成本依然有利可图。然而,在所有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依然会进入新领域,以分摊这些附加信息成本。而且,企业倾向于考虑首先进入从语言、文化方面使企业面临最小风险的海外市场。凯夫斯和彭罗斯都认为,每个企业都是资源的集合,而且这一资源集合对某些方向的扩张更加合适。在所有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形下,企业会倾向于选择更多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