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探微(1)(2)
2015-01-21 01:39
导读:与大型和超大型企业配套互补,形成工艺专业化、产品多元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大型企业可利用规模和技术上及经营上的优势承担重大开发项目和建设项目
与大型和超大型企业配套互补,形成工艺专业化、产品多元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大型企业可利用规模和技术上及经营上的优势承担重大开发项目和建设项目,直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而中小企业则可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积极开发新产品,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如果没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同步发展,大型企业的发展将失去依托,国民经济结构就难以合理化,供给充足、市场繁荣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扮演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有60%以上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无论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是在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里,中小企业的创新都十分活跃。一批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已迅速成长为大企业。
2.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劣势
由于国家政策法规不尽完善,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景气度下降,经济困难,亏损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缺乏融资渠道,资金困难。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期限较短以及很少能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使得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信息极度不对称。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债权人可能带来的损害,债权人在与中小企业订立的债务契约时,往往要求更高的利率和更严格的条款,从而使得代理成本变得更高。此外,中小企业缺乏大企业所拥有的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故其资金还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定的,使得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突出。这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创新投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治理结构不合理,自身素质不高,市场行为不规范,竞争力不强。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概念淡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中小企业经营销售过度依靠低价或以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参与竞争。甚至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中小企业采用偷工减料的方法降低成本,制作虚假广告,夸大公司的实力以进行不正当的竞争。
生产技术水平低,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仍然依靠大量资金投入,与集约型增长方式和目标差距较大。组织和产业结构有“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有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问题,还有企业之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问题,主业不突出。在协作配套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等可以发挥特色的领域,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在资源开采、原材料生产等产业集中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小企业过多。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供应链融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