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目标形成分解和相互博弈(1)(2)
2015-01-28 01:18
导读:即经营战略、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CSF)、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特性四个因素是影响设计指标的重要变量。 经营战略:预算指标应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当
即经营战略、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CSF)、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特性四个因素是影响设计指标的重要变量。 经营战略:预算指标应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当企业采用低成本策略时,财务指标一般侧重收入总额、收入增长率、资产管理能力等指标,非财务指标一般侧重于内部制造效率、质量及交货效率等指标;若采用产品差异化策略,财务指标一般侧重销售(营业)利润率等指标,非财务指标一般侧重于新产品上市时间、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等指标;当企业战略需要将新产品加速市场化时,新产品市场份额指标应在预算指标体系中占据较大的权重;实施创新导向战略的企业应强调那些对新产品发展和未来获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企业关键成功因素(CSF) 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和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比如,营运资本水平和产品销售成本水平是公司价值创造的关键成功因素,则公司预算指标体系中的财务指标侧重于资本报酬率(ROC),非财务指标需要关注经营性指标(生命周期、总产量等),因为这些经营性指标对营运资本水平和产品销售成本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对航空公司而言,其收入对公司的价值创造和获利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设计航空公司的预算指标时,财务指标主要考虑收入总额及增加额等指标,非财务指标较多考虑乘客满载率、航班准点率等指标。 企业生命周期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活动呈现出不同特点,其财务目标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各阶段特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预算指标体系,促使公司管理当局在适当的时间采取合适的方式不断改善公司竞争力。 行业特性 对受政府管制较多的公用事业类企业,这些企业经营受以下两个条件约束:(1)管制的特点在于保护公众权益并使广大利益相关人(包括顾客和股东)的价值最大化;(2)公用事业委员会限制了收费价格,公司因此可能导致政策性亏损。对此类企业单纯用财务指标评价管理层绩效显然是不够恰当的,非财务指标比财务指标往往能更精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因此在对上述企业设计预算指标体系的实践中,较多使用了诸如顾客满意度、安全性、雇员满意度和保持度、服务可靠性等非财务指标来弥补财务指标的缺陷。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预算目标期望值 在实际设计企业预算方案时,预算目标期望值的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基数加成法 基数加成法是以上年完成利润或前几年完成利润的平均数为基础,再结合其他因素,如移动通讯企业依据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移动电话普及率、消费偏好预测等因素,确定一个固定的加成比率,以此确定企业预算目标。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通常在企业的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应用也是最广的。 但这种方法隐含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就是:过去的经营状况是合理的,历史将会延续。事实上,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可能并没有完全反映企业的管理努力,而只是反映了企业资源的占有状况,而且这种方法可能出现管理层操纵公司盈余,实行利润调节的现象,造成公司稳健成长的假象。 效益系数法 效益系数法是通过本企业和行业单位投入产出量相比,得出企业效益系数。这种计算方法比基数法明显的进步是能进行横向比较。 由于同一部门、同一行业之间,新旧企业、大小企业之间各自拥有的经营要素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所依赖的市场经营条件优劣不等,这就造成了企业间的单位投入产出量如资金利润率等指标值高低悬殊,可比基础很差。如:通信行业的广东省和西北新疆的资金利润率相差就很大。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ERP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管理会计动态成本体系构建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