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之比较(2)
2015-02-09 01:33
导读:3.股利的性质和作用不同。权衡理论认为,发放股利和举借债务可以互相替代,其效果都能减少自有现金流量,从而降低权益的代理成本。优序融资理论
3.股利的性质和作用不同。权衡理论认为,发放股利和举借债务可以互相替代,其效果都能减少自有现金流量,从而降低权益的代理成本。优序融资理论则认为,由于某些原因,股利发放是稳定的,企业现金流的变化主要靠债务的收缩来解决。
4.负债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在权衡理论中,负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税收和委托代理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上,因而各种负债内部种类之间并无大的区别。在优序融资理论中,在负债内部,低风险债务(如抵押贷款或债券)较之高风险债务(如信用债券)更能传递积极信息,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因而得到优先考虑,成为仅次于内源融资的方式。
三、权衡和优序融资理论的联系
1.两者都是以MM理论为基础,是对MM理论的。两者都以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考察不同融资方式对市场价值的。两者都是放宽MM理论理想假设条件向现实的逼近,而且两者的前提条件相互补充,共同涵盖了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众多重要因素,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两者实际上都肯定了债务融资优于权益融资。在优序融资理论中,很明显,债务融资优先于权益融资得到考虑。在权衡理论中,则是先考虑债务融资各种优势带来的收益,再考虑债务融资受限制情况带来的成本,从而认为需考虑两者之间的综合平衡,其着眼点也是优先考虑债务融资,直至用尽债务融资的好处才考虑使用权益融资。此外,两者都是对成本进行“权衡”的理论,只不过优序融资理论“权衡”比较的是内源融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三者之间的成本,而权衡理论“权衡”比较的是作为融资方式之一的债务的边际成本和收益。
3.两者都未能得出企业合理资本结构的一个准确公式,但无疑都表明,现实中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有关,其合理与否会影响到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两者对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股利政策的指导效果比较一致,虽然动机有所不同,但两者在股利政策上的决策原则基本一致。两者都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盈利多的企业会有更高的股利支付率,有更多投资机会的企业会有更低的股利支付率,经营风险大、未来盈利和现金流不稳定的企业会有更低的股利支付率和杠杆比例。在1994年的一项表明,当公司提议增加其财务杠杆时,当日其股票价格大幅上扬;反之,当公司提议降低财务杠杆时,当日其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这与权衡理论认为财务杠杆的增减会影响税收优惠的增减,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相应涨跌的预测一致。另一方面,该项研究也可看成是优序融资理论的证明。这是因为,财务杠杆比例的提高可以看成企业未来具有高现金流和高盈利的信号。根据有关资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共同趋势是内部资金的比率明显上升,外部资金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在外部融资中,银行融资的比重有所下降,债务融资比重上升,而股票融资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股票融资为负(股票回购大于发行)的情况,这些成为优序融资理论现实解释能力的有力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