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迈向21世纪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3)

2015-02-11 01:04
导读:支持“平滑升级”甚至平台更替,在升级或更换的过程中保持用户的企业/业务模型定义、业务数据连续继承。 与不同的系统之间建立通讯、数据交换、资

支持“平滑升级”甚至平台更替,在升级或更换的过程中保持用户的企业/业务模型定义、业务数据连续继承。
与不同的系统之间建立通讯、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等。
不仅应包含软硬件实体,还应当包含相关的技术等(可称为逻辑实体)。
一个意味深长、挑战性的话题:和现在的“操作系统”的关系。
  这样的系统,并不是准备直接售卖给最终用户的,也不是一个巨型、封闭的“软件包”,我们或许难以分清,一个建筑公司和他的信息技术伴侣(见后文)到底谁是传统意义上的“购买者”,或者可以说,是二者共同购买和使用它。
  专用执行系统,则可对应于传统的直接应用的系统,例如一套MRP II系统,但它是在通用平台的支持下“自定义”的,并可以不断再定义的。它的使用功能,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基础、日常业务中的应用,以数据库及、通讯为基础的实时的事务型应用。真正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化资源规划”,要在这些基本应用完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
  与“买-装-用”的产品模式相比,未来企业信息系统笼统地说,体现“规划-实施-运行-重规化”这样的应用模式(参见下节),各环节还具有并行的特征,其中,“买”分散各个环节中。由开发供应商到信息技术伴侣
  传统的软件企业,离不开“系统规划”、“代码实现与测试”、“交付、实施与验证”、“售后服务与维护”这样一些基本步骤(传统的“软件生命周期”)。在这些步骤中,最终用户做什么,开发商做什么,实施或咨询服务商做什么,是基本清晰的。但未来的企业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需要重新理解和划分。
  按照传统的观念,我们可以说,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者(这里暂且将思路集中于软件的领域),就是规划设计并生成了最终可执行“目标代码”的人,然后再由实施者将“打包”的软件安装、做必要的设置,培训用户,投入使用,另外的一些人,则将负责使用过程中的支持与维护。这个格局,将被打破:传统的企业管理软件规划将分成企业规划与建模、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方案规划这样两个步骤,其中的企业规划与建模部分,将“回归企业”——由迄今事实上的软件开发与实施者主导回归到企业决策者主导,独立于软件系统的构建进行。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企业规划与建模工作,是伴随企业发展不断进行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这里需要一个新的角色,就是企业工程师(Enterprise Engineer),他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将企业决策者的战略规划转变为用严谨的工程语言表述的企业设计方案,并监督或直接参与实施。他们也是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方案规划、实施以及维护过程的基本参与者,是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估与改进的基本发起者(参见企业工程是什么)。
实施及维护工程:按照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实施方案确定的技术策略和决定,安装调试并启动通用企业应用平台,集成各种必要的工具、部件,按照规划的企业模型形成“执行系统”[注5]。虽然“第一次”总是特别的,但实施和维护二者间将没有截然的界线。
企业的重规划:企业的重规划可能随时随地在不同范围上发生,企业模型也需要随之而调整,实际运行着的软件实体,同样处于相应的调整中,我们设想,在作出改变企业决策的人员之外,需要两类专业技术人员来支持和实现这些调整:一类是“企业工程师”,他们更多可能是隶属于企业方面的;一类是信息技术工程师,他们可能来自专业的信息技术机构。
  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不需要和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开发商进行深入合作,在整个过程中直接与最终用户相关的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就是1)项中的“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方案规划”者和企业建模技术产品的供应、支持者,3)、4)项中的实施与维护者。而在企业建立和应用信息技术体系的整个过程上,都与他们保持最密切的合作,所以,如果不是企业自己拥有所有这些人和技术资源(并非绝对不可),他们将成为企业的“终身伴侣”。
上一篇:探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