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联想能否吞下IBM?—新经济时代联想品牌国际化战(2)

2015-05-17 01:06
导读:联想能完成收购IBM的PC部门,就联想来说是贯彻其品牌国际化的既定战略,另一方面,IBM愿意将PC业务卖给联想也有着自己的算盘。从1998年开始,IBM的PC业

    联想能完成收购IBM的PC部门,就联想来说是贯彻其品牌国际化的既定战略,另一方面,IBM愿意将PC业务卖给联想也有着自己的算盘。从1998年开始,IBM的PC业务就已陷人亏损,当年亏损额近10亿美元。此后,虽然IBM采取多种方式试图重振PC业务,但是在整个集团逐步向软件与系统服务等领域转型的情况下,其 PC业务起色不大,近年来一直在赢利与亏损的边缘徘徊。此前,有传言称富士康、东芝等企业都曾经有意收购IBM的PC业务,但是IBM最终选择了联想。IBM看中联想的不仅仅是因为联想发展势头,更看中的是双方优势互补的合作前景,特别是在联想背后的中国市场。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最终的收购价格比外界预计的低了很多,但同时IBM获得的联想的股权也比猜测的高出不少,此前外界曾猜测IBM可能获得联想5%的股权,而结果却是18. 5% ,IBM因此一跃成为联想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对联想的未来发展已经拥有了发言权。但是,对于IBM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是很难满足于仅仅18.5%的股份,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持股份额会发生某种形式的变化。

  (二)国际化战略的难题—跨文化整合
    收购IBM事件本身,对提高联想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学习跨国公司的优秀管理制度、整合公司文化都有极大促进作用。然而进驻IBM海外机构、利用IBM海外渠道,进而整合IBM的公司文化为新联想所用则是更重要一步。尽管联想和IBM认为此次并购是一个双赢的合作,然而外界对此事的看法却不乐观。就在宣布收购事宜的当天,IBM在纽约股市的股票价格下跌了1. 57美元,报收于%.10美元;同时,联想集团在香港股市的股价也下跌了0. 1港元,跌幅达3. 7%。此后,IBM股价在每股97美元上下浮动;而联想股价一路下跌,截止至当月10日,每股价格已经从9日开盘时的2. 7港元降为2. 4港元,跌幅高达10%以上。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联想和IBM之间的交易可能也面临业界其它许多合并案的命运:两家不同文化的公司整合失败。联想在收购IBM PC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除了资金的紧缺、不同业务的融合,最重要的风险在与不同的文化背景、采购和销售渠道、品牌、管理方式相互融合的困难。从最近的情况来看,中国品牌的跨文化整合案例也并不乐观,联想刚刚完成的并购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年前TCL收购法国汤姆逊案,当时久久在国际化道路上未有大突破的李东生决定以收购的方式到国外开疆辟土,但不久前TCL的财报显示,两次大的收购在短时间内拉低了TCL的利润。
    (三)市场压力—新联想难以承受之重?
    成为第三大 PC企业后,联想实际与前两名DELL,HP的差距依旧很大,但联想已不得不面对DELL,HP的直接竞争,与此同时,新联想全球采购成本的下降幅度有限,至于提高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成本优势,对于联想国际化并没有太大意义,DELL和HP的采购规模和成本依然更具优势,现有条件下联想几乎也不可能提高销售价格。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只有节约日常运营费用。然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为了挽留客户,IBM和联想可能需要在产品价格上向客户做出适当让步,而这其中成功地留住关键员工是IBM和联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让他们流失将给联想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使得联想节约运营成本之路在短期很难实现。
    此外,惠普、戴尔和东芝一直对IBM原有的客户资源虎视耽耽,极有可能趁新联想立足未稳,抢夺原IBM的客户,并通过说服一些动摇的客户转向它们的阵营。低价格也是作为他们争夺IBM和联想的业务的有力武器。最后,新联想还必须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难题,收购完成后,联想市场部已经停止许多推广计划。而在海外市场,如果联想不能快速在收购后进行一系列市场活动,收购行为带来的品牌影响力会随时间推移大打折扣。最终这不仅会使IBM电脑的品牌价值下降,也会威胁到联想在国内和东南亚第一的市场份额。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联想品牌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成本控制与研发
    联想的品牌国际化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笔者以为还是在于两个关键方面,成本控制和研发,就成本控制而言,这似乎是联想能够并购IBM的PC部门的关键,IBM虽然在PC业界拥有传奇历史,并占据全球第三的市场份额,然而却并不挣钱,2002年和2003年,IBM的PC部门分别亏损1.57亿美元和2. 58亿美元,这也是IBM将其出售的直接原因,而联想2003年的销售额仅仅是IBM的1/3,但净利润却达到了1. 35亿美元。而这也是联想能够收购的IBM的PC部门的现实原因。可以想象,整合后的新联想如果成功的发挥出成本控制的长处,预计整合后的新联想的净利润可能翻4倍达到5亿美元左右。
    联想与IBM的PC部门结合,从表面上看是看中IBM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但联想最看中的应该还是IBM电脑的强大的研发力量和人才优势。IBM电脑的R&D机构是融人整个IBM公司内,其长处在于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建立起一种新的机制将R&D机构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与整个公司的战略目标融合在一起,同时关注R&D机构的研究进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掌握最优调整速度以利于新R&D机构及其研究开发项目的转换,进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于其海外的研究与开发的复杂过程,公司一般都进行不断地评估和弹性管理。高级研究开发经理决定有多少研究开发项目,需要支持的有多少;决定正确的组织结构以及雇佣合同;建立适当的管理政策使科研人员从公司内各个R&D机构之间进行流动,同时还有利于雇佣当地科研人员。可以说,IBM的研发是IBM电脑品牌价值的强大保证。
    总的说来,在联想品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中既面临风险又充满机遇,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在保持原有成本控制长处的同时吸收IBM的技术研发能力,实现二者的互补性优化。

上一篇:浅析校企合作企业ZCF的定价策略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