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景观文化系统的构建(2)
2015-06-22 01:00
导读:旅游景观文化系统是对于旅游景观文化的整合,它将旅游景区的文化看成是有生命的独立整体,分别由各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旅游景观文化系统运用系统
旅游景观文化系统是对于旅游景观文化的整合,它将旅游景区的文化看成是有生命的独立整体,分别由各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旅游景观文化系统运用系统论的观点解读旅游景观,它通过对旅游景区的深度文化解读,从文化上解构整个旅游景区,然后通过功能配合,以空间布局为表象、以文字表述为内容,建构景区文化系统,为旅游景区开发提供文化支持,为旅游者欣赏旅游景观建构更方便的平台。
2 旅游景观文化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当今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规划多从旅游功能入手,多从为旅游者提供流动空间的建筑布局入手,较少考虑景区文脉的关联性,即使有所考虑,也多零散,不注重景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导致很多游客对于景区的把握缺乏整体性和深刻认识,往往停留在娱乐休闲
放松的层面,难以上升到增智益神和精神升华的层面,以至游客对于很多风景名胜无法理解其文化内涵,造成客源的流失,也无法形成回头客源。因此,现在总体看来,自然景观被接受程度较高,而人文景观则较低。这一方面与从业人员素质和游客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旅游开发本身有关。旅游景观文化系统高屋建瓴,整体、深度的把握景区文化,将整个景区文化统合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关注旅游景区文化的
哲学命题,关注旅游景观的意境和内涵。以这种系统统领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必然更加切合景区的文脉,容易展现景区景观的意境和神韵,此类旅游开发是“写意”的。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切合,具有可持续的科学意义。在当今工具化规划文本和开发方案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它的构建无疑让我们的规划重新关注文本的价值命题,把握旅游景观的神韵,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开发我们宝贵的旅游资源,避免出现“焚琴煮鹤”的悲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 都江堰景区旅游景观文化系统的构想
3.1 都江堰景区文化解读
都江堰风景区分为离堆公园、渠首三大主题工程、二王庙和玉垒山公园四大部分,其景观各有侧重,包含不同的文化意涵。综合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水利文化。是人们在利用水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到离堆公园的园林建设,都江堰景区处处渗透着水利文化的影子,水利文化就是都江堰景区的灵魂。例如,鱼嘴分水堤的创建,它不同于传统堤坝,为拦水的横“一”,是一个分水的竖“1”。就是这个“一”字写法的简单变化,在人类治水的历史中却经历了血与泪的洗礼与磨练,这个变化昭示了在人与水的关系中,人类终于站起来了,掌握了主动权,变水患为水利。这种思想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人—大禹,并将其发扬光大。竹笼和杩槎在
水利工程的建造中的运用,也是都江堰水利文化典型的代表。竹笼以柔克刚、聚少成多,在都江堰治水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二,园林文化。是人们在利用空间进行审美时,构筑建筑物、栽种花木、掇山理池等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它包括建筑小品、假山、人工池、动物以及安排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形成的制度和思想。作为风景名胜地的具有景区,园林文化在离堆公园、二王庙、玉垒山公园均有体现,而离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