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顺国有(2)

2015-07-20 01:11
导读:1、落实国有资本的管理、监督和经营责任。国家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建立责权明晰的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体制,形成对每一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可追溯

1、落实国有资本的管理、监督和经营责任。国家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建立责权明晰的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体制,形成对每一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可追溯产权责任的体制和机制。
2、国有经济布局和企业结构要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政府从直接管理庞大的国有企业群,转变为控股重要企业和持有股份。国有资本由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领域集中,减少国有资本涉足企业的数量。
3、政府设出资人机构,与公共管理职能部门分开,受政府委托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所有权。行使公共权利的部门不再承担出资人职能,形成政企(资)分开的体制基础。
4、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出资人机构受国家委托拥有股权,依《公司法》以股东方式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在公司治理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赢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出资人机构不越权干预。
四、理顺国资管理,深化国企产权改革

十六大报告在谈到体制改革时,把“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指出:“国家要制定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对于改变国有的低效率状况,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的创新构造。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管部门,决定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与国有企业关系的实质,就是出资人代表与所出资企业、出资人的所有者权益(股东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之间的关系。这种建立在产权关系基础上的资产监管,既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有利于搞好国有企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方面,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但决不能成为“婆婆加老板”,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关键是要做到职能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就是保证出资人代表到位,保证出资人代表各项权利充分行使和所有者权益的充分实现。不错位,就是要牢牢定位于履行出资人职责,不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管管理。不越位,就是要严格限定以股东方式履行出资人职责,充分尊重企业法人财产权和日常经营管理权。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同时必须接受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得损害所有者和其它出资人的权益。要按照产权明晰的要求,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结构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在落实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下,实行产权分离。
最后,要完善国资监管的政策法规体系。《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并对管理的程序、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做出了原则规定,但是诸如国资委和其他中央部门之间国资管理的职能划分和衔接、国务院和地方国资委之间的关系、重要子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企业授权经营等一系列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只有在健全的法律体系下,国企产权改革才能得到安全的保障。因此,制定并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已成为当前国资工作的重要。

五、结束语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应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深化自身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从而在改革的浪潮中确保国有权益不受损害。


资料:
1、国务院体改办所课题组:《产权制度与国有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学动态》,2003(1)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陈清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管理世界》,2003(6)
3、李毅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世界》,2003(9)
4、王豹、李淼:《外资并购与国有产权管理》,《国有资产管理》2003
上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