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产品去流浪——从产品生命周期看中小企业(2)
2015-10-10 01:01
导读:模仿策略——应运而生的计谋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靠模仿起家,也靠模仿生存。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在新产品新项目的选择上,反映出中国的特色
模仿策略——应运而生的计谋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靠模仿起家,也靠模仿生存。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在新产品新项目的选择上,反映出中国的特色。目前,大量中小企业都是利用相对落后的技术和工艺,生产容易模仿的各种技术要求较低的普通商品,也通过模仿实现产品的更新。许多中小企业就是采取这种策略,不知不觉中突破产品生命的界限,摆脱产品生命终结对企业生存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在模仿过程能够逐渐更新产品品种,因而,企业也能够紧跟市场变化,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在旧产品生命周期终结后继续维持企业的生存。
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依靠自己雄厚的资金、技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克服产品衰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保持企业发展的势头。中小企业没有大企业的实力,只要能够跟随市场变化,及时模仿,在大企业还没有牢固控制市场的时候,也能占有相应的市场。当大企业通过广告新闻媒介向全国宣传其产品的时候,虽然形成对该种新产品的需求,但由于中国幅员广大,我国的大型企业仍没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广泛地出售其产品,因而,中小企业就可以借助大企业所刮起的消费浪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自己生产的同类产品,占领部分市场。
在我国,中小企业这种策略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我国较为落后的产品流通销售体系。由于现代流通体系尚未建立,大企业必须依赖中间商在全国各地推销其产品,但为建立起产品销售体系,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高额的商品推销费用,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了商品销售价格。这样,中小企业就可以利用大企业所开拓的市场,凭借自己对局部市场销售渠道的了解,能够以较低的销售成本,弥补企业生产不具规模的缺陷,因此,其产品仍可以与大企业在局部市场展开竞争。这不失为节省费用,减少投资风险的有效办法。
大学排名
我国各个经济领域都没有形成有市场绝对控制力的大型企业。国内大型和超大型的生产性企业,其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都不占绝对优势。它们的技术水平虽然高于中小企业,但其先进的程度并不足以把中小企业彻底击垮,加上体制上的弊端,使其规模经济的优势大打折扣。于是,我国新产品的开发,通常由某一有实力的大企业领导潮流,而中小企业则随后紧跟,参与市场竞争,大中小企业共同造势,推波助澜,迅速形成消费热潮,中小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得部分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的加入,虽然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但是,也正是中小企业的参加,又促进了市场繁荣,进一步刺激起社会的消费需求,因此,中小企业的模仿对新产品的普及和市场的开拓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企业限于自身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限制,也乐于看到中小企业的模仿。而且,中小企业虽是大企业的竞争对手,但它们的目标市场毕竟存在一定的差别,大企业实际上也难以完全控制和排挤中小企业。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