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一个都不能少(2)
2015-10-24 01:10
导读:二、监督与激励机制 由于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源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都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
二、监督与激励机制
由于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源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都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往往会不一致,产生代理问题。为此,应运用监督与激励机制等手段进行协调, 使二者利益相互统一,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
(一)监督
1、资本结构的监督效应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通过从股权约束与债务约束两方面来形成对公司的监督约束机制。资本结构的安排实际上就是公司控制权的安排。比如资本结构中最典型的比率关系权益负债率,它克服了控制权在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非此即彼分配的简单、低效的弊端,既能防备投资者滥用权力,又能防备经营者攫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的行为。 所以,在财务管理的融资决策中,要考虑到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和监督作用。(1)、股权结构两个多元化:“国退民进”的所有制多元化和适当分散的股权多元化。(2)、增加机构投资者,并使他们从消极股东到积极股东。(3)、银行等债权人治理。这些都需要我们开放资本市场、发挥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独立银行体系、建立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等,来强化中小股东、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监督和约束,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2、制度的监督
制度监督的关键是在公司内部加强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以及公司的财务监督,建立严格的财务授权控制和分层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监督机制有两个层次,一是治理层次的,由股东、债权人、董事会、监事会对经理层财务活动监督;二是由经理人员对财务业务流程、分支机构财务活动监督。要将两个层次的财务监督有机联系起来,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对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市场反馈信息的吸收过程以及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督。并且辅之以公司外部的经理市场及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健全加强对经理人员的约束。最后还应通过制定公司治理原则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监督制度提供保障。
(二)、 激励
公司治理既是一套监督机制,又是一套激励机制,有激励才能产生动力,它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激励主要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有两种形式: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前者主要以财务利益为诱因,借助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进行。后者是指财务之外的其他因素,如行政激励和心理激励。其中,财务激励是最主要的手段。
公司的各方参与者都需要激励。1、对股东的激励主要是通过产权激励来实现的。2、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对经理人员的财务激励,而财务激励的核心是设计出合理的经理人员报酬计划包括年薪制和股票期权等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3、对职工的激励可基于企业的全面预算,采用各种激励手段结合比如效率工资、目标激励,其他还包括参与激励、角色激励、竞争激励等。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