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判断--关于科学性和科学化的哲(2)
2015-12-29 01:12
导读: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本质区别在于:在价值判断中具有决定其性质的因素——人和社会的需要,这是价值判断的灵魂。正是它使得价值判断有了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本质区别在于:在价值判断中具有决定其性质的因素——人和社会的需要,这是价值判断的灵魂。正是它使得价值判断有了事实判断所不具有的主体间的差异性,具有了扑朔迷离的特征。然而,这两种具有本质区别的判断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价值判断只有以事实判断为基础才是有效的,否则就一定是浮泛空幻的,但是价值判断不是直接从事实判断中推演出来的,如果不加入“人和社会的需要”这个新因素,仅从事实判断不可能得到价值判断。
对公共图书馆进行价值判断的科学性和科学化的理解难度在于,人、社会、需要这几个概念的内涵是复杂的,这些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因素组成了现实社会的价值图景。在这里,我们原来感官中的那一个个鲜活独立的“人”消失了,而作为整体存在的人,被分为不同的用户群体,并且将这些群体之间的需求差异被无情地凸现和展示出来。我们原来所习惯的认知图式(公共图书馆的格式化服务)无法同化这些截然不同的信息。于是,面对这纵横交错、莫可名状的价值世界,我们产生了由于丧失了普遍性和稳定性而带来的理性的失望。简单性、普遍性、稳定性是科学思维和理性思维所追求的目标,而价值判断与此格格不入。在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以内视型思维为特征的认识图式未发生变革时,价值判断被排除在科学之外,被认为缺乏科学性,无法进行科学研究,这种现象发生在公共图书馆并不是不可思议的。其实,人类之所以追求简单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的理论是为了满足自身复杂的需要,我们不应该因为手段而放弃目的。如果公共图书馆仅将自身简单、普遍、稳定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那么价值判断的确不属于科学性之列。但如果认为图书馆学是人类知识体系的构成因素、承认公共图书馆必须极大地关注人和社会的需要,那么就应该将价值判断纳入到自己学科的研究范围内、使之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客观对象,揭示其明确的科学性特征。
2、究诘:认识科学性与科学化的实质
科学的实质即科学精神——理性和实事求是。科学包括获得知识的活动和这个活动的结果(知识)。马克思说过:“科学就是在于用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