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相关法律问题(2)
2016-02-26 01:23
导读:在具体签订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时,应当注意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 1.职工安置条款。职工的妥善安置是企业改制中必须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的重
在具体签订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时,应当注意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
1.职工安置条款。职工的妥善安置是企业改制中必须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条款是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的必备条款。根据《办法》规定,涉及职工利益保护的内容体现在:(1)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利益的内容,应当首先听取目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2)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按照有关政策处理好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目标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费用,并做好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3)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时,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协商提出企业重组方案,方案应当包括同等条件下对目标企业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
2.债权债务处理条款。从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角度出发,《意见》和《办法》均进行了相应的规定,注重杜绝因产权转让导致的债务纠纷。《意见》规定:金融债务没有落实的企业不得进行改制,要严格防止利用改制逃废金融债务。《办法》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要载明转让目标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纠纷的处理方案。
3.转让价格及支付条款。根据《办法》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按照本办法规定经过批准和决定后,目标企业应当依法开展清产核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资产移交清册,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全面审计。在此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得到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原则上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合同的给定一次性付清,如果金额较大,一次性付清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但是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产权转让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的利息,付款期限不能超过一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要履行相应的程序
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效监控,确保国有资产不致流失,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履行严格的程序,这些程序主要包括:
1.内部决策程序。《办法》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首先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并履行内部决策程序:由总经理办公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