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若干问题(2)
2016-03-02 01:00
导读:石油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随着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职工工资增长速度放缓,为石油企业年金提供
石油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随着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职工工资增长速度放缓,为石油企业年金提供了发展空间。石油行业企业科学化管理为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供了基础保障。石油行业企业年金规模较大,且在现有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专业人员具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成立企业年金管理机构,通过国家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审查,实现规范化管理。
(三)发展不平衡
行业发展快于地方,水平高于地方。2004年企业年金的参保人员中,行业年金参保人员为595.7万,占70.6%,地方参保人数为364.6万,占29. 4%。行业积累基金349.3亿元,地方积累62.6亿元。从区域分布来看,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和北京等地区基金积累较多,超过亿元,仅上海就积累基金42.2亿元;从行业来看,又集中在效益较好行业。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主要是电力、石油、石化、民航、电信和铁道等行业,其它行业则明显偏低,越是需要建立企业年金的地区、行业与企业,显得单薄,如老的国有企业,特别是集中在东北、中西部地区的老的国有企业。据统计,到2002年,电力行业积累的企业年金基金就高达78.7亿元,占全国积累的企业年金基金的31%。再次,在参保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其他性质的企业很少。如在行业参保企业中,国有企业占93%;地方参保企业中,国有企业占55%。
总之,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建立的总体水平很低。《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雇主责任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是建立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构成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相应建议
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实施以及激励效应的良好发挥,企业自身责无旁贷。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为其建立和作用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企业年金制度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企业自身。只有企业自身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才能给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以实践的检验,并促使其不断完善;只有企业扩大宣传,建立长期激励人才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培育良好的土壤;只有设计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符合人才需要的年金计划,才能使企业年金制度得到员工的认同,并顺利实施,使企业和职工受益。
(一)企业必须以科学合理的企业年金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第一,遵守国家现有法规政策原则。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属于部门性规章,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当前我国企业举办企业年金的政策法规依据。企业在制定各自的年金方案时,要认真研究这两个《试行办法》,其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条款不能与之相冲突。《试行办法》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①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②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③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第二,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结合企业的薪酬水平定位策略,确定适宜的缴费水平原则。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时期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