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2)
2016-04-04 01:02
导读:3、 人才资源的放射性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国外体现的是一种放射性的状态。以美国为例,为了使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在
3、 人才资源的放射性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国外体现的是一种放射性的状态。以美国为例,为了使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在加强高等教育、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美国许多科学技术学院的专业完全是根据当地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要确定的。设置哪些专业和开设哪些课程,事先要多次调查,反复征询有关企业单位的意见,然后进行评价,再报地方委员会批准,如发现劳动力市场某类技术人员过剩,即报教育委员会批准,停止招生。这种根据社会需要设置课程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以短期的高等教育的形式大力开展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在美国传统大学的同一专业内设有多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按行政区域设社区学校及初级学院,现有的社区学院与工商企业挂钩,共同开设成人教育课程。美国不仅重视本国人才的培养,也注重挖掘外国高级知识精英。美国对外国高级的知识分子的也是相当优厚的,优先获取“绿卡”的优惠。4、 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现代化发展人才培养是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我们的调查,西方的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具有丰富的经验,比较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资源依赖型,一种是人力资源依赖型。一般的现代化国家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力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人才的培养是这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高科技发展的带动,哪个国家掌握先进的技术,哪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就越高,高科技是以人才为后盾的,国家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科技人才,形成了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软肋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正在扩大。虽然西部也保持了连年的经济增长,但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西部。要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这就要求西部必须以高于东部的速度发展,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那么西部要以怎样的增长动力才能保持高于东部的增长水平?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必须以人才为后盾,最后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其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西部地区是否拥有足够数里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1999年上半年,中央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这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就西部大开发而言 ,它是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而发展西部的人力资源开发事业是重中之重!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现在来将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业。1、西部人力资源现状西部地区土地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60%,总人口约2.85亿,占全国人口的23%。丰富的资源、辽阔的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本应是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西部地区却是全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45.7%,各专业科技人员也仅为全国的15.5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与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西部地区普查登记总人口为35531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为25990.1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3.37%,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为27.12%。 (2)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老化的趋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看, 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45-49岁组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从1990年的7.35%,上升到10.82%,上升了3.47个百分点, 45-64岁组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23.35%上升到30.13%,增加了6.7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趋于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进展,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的贡献会越来越少,同时对社会、政府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国家政策对西部的倾斜,重视科教事业的普及,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总体说来,比1990年有大幅度提高。文盲半文盲人口比1990年下降一半,受过高等以上教育的劳动年龄人口上升。但是,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看,西部地区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03年,比1990年有较大提高,已达到初中水平,说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已见成果,但是尚低于7.63年的全国平均水平;除陕西外西部地区各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好地区,集聚了大量的劳动年龄人口,而幅员辽阔的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高。特别是中国户籍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区的人口和劳动力的集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与这些地区的差距将越来越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