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文资源的利用与旅游业的发展(2)
2016-04-29 01:00
导读:当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的享受(艺术的欣赏与参与、旅游、体育运动等等)就会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精神的愉悦、心理的健康
当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的享受(艺术的欣赏与参与、旅游、体育运动等等)就会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精神的愉悦、心理的健康,会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及活跃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这就是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原理。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人文资源的作用,在旅游景点中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致使景点的文化含量低,缺乏对游客的更大吸引力。广西岑溪市的吉太白霜涧漂流,是一段既可欣赏两岸原始森林美丽景色,又能享受惊险刺激的漂流。但也只限于纯粹的漂流。如增加人文资源的开发,将当地的民情民俗传说等融入漂流的过程中,对游客的吸引力还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二)认识偏差。本末倒置,对人文资源重利用轻保护,导致人文资源的生存危机,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地方区别于另一个地方的区域文化,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是一种重要的人文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依靠异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与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的支持。因此,在发展旅游业中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人文资源。如果对文化资源、人文资源重视不够,一味地将其作为旅游业的工具,看不到文化资源与人文资源相对的独立性,对文化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保护缺乏力度,这些资源就会受到严重破坏。这必然会损害旅游业的根本。辉煌的丽江旅游业凭借的不仅是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更有其享誉全球的纳西东巴文化,但伴随旅游业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了东巴文化的生存环境。仅从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的数量这一旅游经济指标来看,2000年后,丽江每年的接待量超过300万人,是丽江市人口的三倍,玉龙雪山每年完成的接待量超过120万,丽江古城每年总接待量超过150万,是丽江古城人口的30倍,是丽江城市人口的20倍。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冲击,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本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如汉族文化、西方文化同化的危险。纳西语的普及面越来越窄,纳西语中的汉语成分越来越大,许多新一代纳西人已不会讲纳西话。纳西服饰、传统纳西建筑、东巴文字、纳西民俗风情等普及程度越来越低,现代西服、钢筋混泥土建筑、汉族语言文字、汉族习俗等普及面越来越广,已有覆盖本土文化之势,纳西民族文化面临严峻的危机。如今居住在古城内的纳西族人已寥寥无几,而新城区又没能把现代建筑风格与纳西族能的建筑文化风格相融合,丧失了自己应有的风格。旅游业发展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使丽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剧烈的碰撞,更主要的是对人文资源的 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丽江的人文资源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伴随旅游业发展而至的色情、暴力等外来文化糟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