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小企业发展水平评价(2)
2016-05-04 01:01
导读:1.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起源于美籍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创新理论”。其基本含
1.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起源于美籍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创新理论”。其基本含义是指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它的主要特征在于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技术创新不同于科学的发明和发现,突出强调新技术的首次商业性应用。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这一重要因素在传统的经济分析及
企业管理评价理论中,一直被当作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或者是一种给定的因素,对它的功力没有给予应有的地位。把技术创新这项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排斥在外,对于评价体系完整性来说无疑是件憾事。技术创新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差别化。
技术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企业自身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表现,它是衡量企业发展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2.中小企业发展资本的筹措能力。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占用,企业的发展依照现行银行贷款通则,必须具有至少30%以上的资本金,所提供的贷款还需一定数量的资产作为担保,为此,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身良好的财务状况。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很多,主要有两项:(1)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这个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变动情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2)资产负债率=期末总负债/期末总资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以上两项指标从企业发展财力方面体现其发展能力。
此外,在分析研究企业生产行为及其效果时,如果从企业内部在原有基础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归结于长期性生产,并用长期生产函数来反映企业追加长期投入扩大规模后产量增加的幅度,以追求规模效应。内部扩大规模与对外投资自营性项目相比,从投资经营获益的角度上来分析,虽有投资于内于外的区别,经营产品可能不同,但它们追求的目标没有本质的差别,当然进入资本经营阶段,还应包括企业对外参股性的投资。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对外投资控股或参股是企业常有的经济行为,它的收益直接影响母体企业的生存发展,选准项目可使企业获利丰厚,如项目决策不当,也可使企业一蹶不振,从此背上沉重包袱,投资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是机遇与风险同在。三、中小企业的社会贡献要素的分析
社会是人类生活各种要素相互关系的总和。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经济指标在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中存在的局限性,是导致社会指标运动的普遍原因。它促使人们在寻找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指标,作为评价尺度来评价社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