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世界500强论文:三星电子—电子市场的姗姗来迟者(2)

2016-05-21 01:00
导读:技术法则 三星以技术起家,也以技术立世,更以技术称雄。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韩国数码产品主要取胜在外观以及功能设计上,而在主要以及核心的技

技术法则
三星以技术起家,也以技术立世,更以技术称雄。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韩国数码产品主要取胜在外观以及功能设计上,而在主要以及核心的技术范围,则相对落后”的观点相左。
三星董事长李健熙说:“三星能有今天,我想是因为有技术作为后盾。虽然今天我们和世界一流企业之间都共同开发技术也共同行销,但是在早期别说是技术指导,就连花钱买技术都很不容易。当时的韩国经营者总认为技术工作者只是工匠,并不怎么放在眼里,我只好站出来,就像对待客户一样,诚恳地向日本或美国的技术工作者一点一点地请教。只要一有空,就会到先进的国家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再传授给我们的技术人员。”
李健熙这番话,道出了三星成功的秘诀。三星之所以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电小企业,逐步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成为世人皆知的知名品牌,靠的就是先进的技术。
为了与全球最先进的电子技术保持同步,三星先后在伦敦、洛杉矶、旧金山、东京、上海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目前,三星在世界各地拥有18个制造工厂和9个研发中心。自2000年以来,三星在研发方面的预算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之大、力度之强,堪与微软、IBM等技术领先的公司相提并论。
多年以来,因为有了先进的技术为依托,三星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始终引领着世界潮流。仅2003年,三星在美国取得的技术专利就多达1313项,在世界所有企业中排名第9。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41名设计师,在国际上多次获得设计大奖。在《商业周刊》“2004年全球最佳设计奖”评选中,三星独获5项设计大奖,其中金奖2项。
尹钟龙深切地体会到:“独具匠心的设计是我们与竞争对手产品最大的不同,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技术研发中,三星特立独行,积极鼓励半导体、电讯、数字媒体和平面显示器等不同部门展开相互竞争,提倡不断破旧创新。
内部竞争的主战场是汉城郊外Suwon一栋不起眼的5层楼,这里被称作“VIP中心”。这里,汇集了三星一流的工程师、设计师和行销师。通过自由式的讨论,设计人员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和奇思妙想,一些独特新颖的优秀产品就应运而生。三星经常还将自己的设计师派往埃及、印度、巴黎、法兰克福、纽约和华盛顿等城市,饱览当地艺术博物馆、参观现代主义建筑杰作,并到古文化遗址中探寻设计灵感。
2004年下半年,三星数码照相机部门和便携式摄像机部门展开内部竞争。结果,竞争产生火花,竞争产生灵感,融合照相和摄像功能的DuoCam新产品便瓜熟蒂落。据三星公司移动业务部门副总裁IkeChun透露,三星电子设在韩国东部城市Gumi的手机制造工厂每7秒钟就有一部新手机下线。
同时,三星还与业内其他企业展开积极合作,共享研发及设计成果,这对于三星在产品线上的推陈出新尤为重要。通过国际合作,三星在全球范围内首先推出了双屏翻盖手机。此外,包括显示屏置中的MP3播放器、语音录音机等先进产品,也都是内外合作、珠联璧合的产物。
人才法则
分析三星的成功之道,不得不提其独特的人才法则。
曾有人向三星中国会长李亨道提问:“三星怎样克服金融危机的?”李的回答是:“三星公司没有更多的秘诀,就是以培养人才作为企业重要的事情,让他们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栋梁。”
在培养人才方面,三星拥有发达的教育体系,人才进入公司以后,首先要进行入门课程,然后每提升一级都有相关的课程。三星公司从公司的高级领导,一直到具体的实施层,都给予他们与其职务相关的权利,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最基本的职员开始进行各种教育,而且给他们相应的权限,这样他们做到CEO的时候,已经完全可以胜任创造数百亿销售额的企业CEO。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除了人才培养,三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招,就是对员工所做的事情的结果进行比较公正的评价。如果他们自己认为得不到比较公正的评价的话,以后的工作就体现不出热情和投入。
上一篇: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创新(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