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2)
2016-06-08 01:01
导读:(4)全面预算不是单纯的企业管理手段,其根本在于通过预算来代替管理,使预算成为一种有机的管理机制。作为一种管理机制,预算管理一方面与市场
(4)全面预算不是单纯的企业管理手段,其根本在于通过预算来代替管理,使预算成为一种有机的管理机制。作为一种管理机制,预算管理一方面与市场机制相对接,以市场为起点。另一方面,与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和运行机制相对接,包括企业各组织权、责、利对等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离原则,以保证权力的制衡。
(5)全面预算管理还应该是一种集成的整合性管理。传统管理的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按专业划分的板块管理,各种管理之间缺乏整合,从而本位而零乱。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职能就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财和物的运行方式——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事前的规划,并将其按照权责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
3 全面预算的实施
全面预算在整合企业价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用已是不言而喻。但是在企业实施过程中,由于对预算管理理解的不充分以及缺乏实务处理经验,致使企业在全面预算的推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要使全面预算真正发挥效用,必须首先认识到全面预算不是简单预测结构的数量化表现。它必须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从外部市场要求及市场状况出发,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动态的全方位管理。在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中,必须解决内、外部各组织、资源的协调问题。这种协调既包括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要求和市场状况的协调,也包括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为此全面预算管理需以企业的组织系统为基础,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企业组织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的适应关系,协同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系统联系,从而实现整体目标最优的系统性管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全面预算管理是关于权责利的制度,因而其有效性还取决于权责是否清晰并且对等。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各预算责任主体的具体活动内容,明确规定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使企业上下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人人有责的多层责任网络。然而,经济责任的承担还需有相应的权利相支撑。应该根据各级预算责任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和特点,给予它们明确的权利。责任不明,必然导致结果的混乱;人人争功劳,个个推责任。权力不明,必然导致管理的不力;人人争权夺利,个个拈轻怕重。此外,权力和责任必须对等:有责无权或责大于权,责任将无法落实;有权无责或权大于责,则会导致滥用职权。只有将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预算管理才有生命力。
作业和组织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行基础。企业的目标将分解成各个组织的功能,再将各个组织的功能分解为各个岗位的功能,最后将各个岗位的功能分解到各项作业。可见作业是对组织功能的保证,而组织是对企业目标的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应该将企业的目标细化到每个岗位和作业,从而形成一个以岗位和作业预算为保障机制的全面预算责任体系。为此,企业还必须为适应现代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对传统低效或无效的作业和组织进行全面的整合。现代的企业组织应该是以面向顾客需要和流程导向为特征的扁平组织,组织中作业的则应该尽可能都是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应该压缩到最少。如此,组织对市场的反映俞加灵敏、准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