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2)

2016-06-14 01:01
导读: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的佛学中心之一的庐山,更是天生丽质,步步皆景, 它以江湖、瀑泉,云雾、峰石著称于世。李白的名作《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则

  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的佛学中心之一的庐山,更是天生丽质,步步皆景, 它以江湖、瀑泉,云雾、峰石著称于世。李白的名作《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则全面地描绘了庐山之美。“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落之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套汇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之雾,向称天下奇观,漫山遍野,飘渺虚无,山在云上漂,人在雾中游。试想,在这样一个人间仙境里生活,修行从道,怎能不身心愉悦,神清而气爽?一切烦恼皆顺风而去,一切前恶旧怨、功名利禄之累皆抛于境外,难怪高僧慧远“欲往罗浮山,及屈浔阳,见庐峰清静,是以息心,始往龙泉精舍。”
  我国古代寺庙书院往往选址于幽境,幽境,即超脱逸世之境。四面环山,如世外桃源,给人以安全感,也使人产生聚精会神、修心养性之感应。幽境植被繁茂,小气候宜人,是宜居宜游的佳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宗教信徒超脱远离“红尘”,潜心修炼,以达修炼的最高境界,如佛教的涅磐境界,即“智慧福德圆满成就的,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道教比佛教更追求自然环境。道教以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为主旨,认为高山为神仙所居,于是上山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白云缭绕、幽深僻静、脱修超尘的名山自然是道教理想的成仙修道环境,许多高山名岳如武当山、青城山等都曾为道教的圣地。
3 弘法活动促进了名山的形成
  自佛教产生于印度后,僧人“行万里路”,参访名师、访求名山胜迹一直为僧俗所推崇和赞许。自汉明帝“白马驮经”佛教东传以来,不断有来自印度和西域的高僧孤身远游来中国译经传教,他们献身于佛法事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宗教事业的发展,其中在名山的弘法活动往往扩大了名山在民众中的影响。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达摩大师驻足河南嵩山少林寺讲法释经,在少室山面壁悟道,从而使嵩山和少林寺名扬天下;又如僧伽提婆、达摩多罗、罗什等均曾在庐山阐经释典;来我国的高僧有安世高、安玄、支娄迦谶 、竺佛朔、真谛、不空等,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些大师在名山的栖身,吸引海内外的宗教信徒前来学习朝拜,因而名山名声遐迩。隋唐以后,日本曾不断派僧侣来我国留学,这些留学僧回国后积极传播中国佛教文化,如日本圆仁著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等作品中直接宣传了我国的某些佛教名山,使其宗教影响延伸至域外,无疑扩大了这些名山的宗教影响。
  “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佛教徒持之不懈的参方游道活动大兴的结果是在唐末我国境内就形成了四个朝拜中心:一是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二是泗州普光王寺———僧伽大圣圣地;三是终南山———三阶教圣地;四是陕西凤翔法门寺———佛骨圣地。至南宋设有“五山十刹”为禅者游方朝拜之地,明代已形成参拜四大名山的传统并一直延续

上一篇: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缺失及对策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