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诚信经营与市场信用的关系(1)(2)
2016-06-24 01:01
导读:信用在市场经济中有各种表现形式:(1)商业信用:即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如供应商授予生产企业,或生产商授予批发商,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有各种表现形式:(1)商业信用:即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如供应商授予生产企业,或生产商授予批发商,批发商授予零售企业的信用等。(2)消费者信用或个人信用:即生产商、零售商或银行授予个人信用,用于购买商品或借款。如:消费者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汽车、住房、大件耐用消费品时,银行授予个人的信用。(3)银行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或个人信用,以用于弥补企业或个人营运资金的不足。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申请的短期贷款。(4)投资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的信用,以用于购买土地、建筑物、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如企业向银行申请的长期贷款。(5)公共信用:即政府机构为完成政府职能,而获得的信用。
信用是有风险的。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在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在赊销过程中,买方到期不付款(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等。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外部原因包括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交易伙伴客户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交易对象有意占用企业资金:交易对象蓄意欺诈等。内部原因包括所掌握的交易对象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准确判断:对交易对象信用状况的变化缺乏了解;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内部人员与交易对象相互勾结;没有正确地选择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对应收账款监控不严: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客户是上帝;企业最大的、最长远的财产是客户,然而企业最大的风险也来自客户,这就是信用风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与区别
诚信与信用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诚信是信用的基础之一。企业信用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偿债能力;二是偿债记录。仅有偿债能力,没有偿债意愿,偿债记录就不可能好,社会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就不会高。形成偿债记录的偿债意愿就是诚信。因此,诚信是形成企业信用的条件之一,企业信用是讲诚信的重要结果。
2.企业信用是诚信的回报。企业信用是得到法律认可和社会承认的专门机构对企业偿债能力、偿债意愿、偿债记录的评价。因此,企业信用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不能依靠自吹自擂来形成与提高。如果企业在商业关系中遵守诚信原则,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便会获得良好的企业信用,从而发挥企业信用的货币功能。
3.信用可以促进企业诚信水平的提高。信用是一种更加简便的交易行为,对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而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获得较高信用的企业便更加注重守信,避免失信。遵守信用的过程,也就是提高诚信道德水平的过程。
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1.诚信与信用是不同层面的概念。诚信的“信”,意为人的内在善意和良心,即孟子所说的“有诸己之谓信”;按照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解释,就是“诚善于心之谓信”。信用是经济生活中特有的概念,信用的“信”是指因交易双方互相信任而达成的赊销关系,同时也指一方获得这种交易的能力。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资信风险评价信息化解决方案探索
信息技术下企业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