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若干问题的思(2)
2016-07-13 01:21
导读:2.2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有必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从事社科研究的专业人员,他们对文献需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科专业性
2.2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有必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从事社科研究的专业人员,他们对文献需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科专业性强。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专业对所需文献信息资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社科研究的信息基地,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如果还只是进行一些传统的、被动的信息参考和咨询服务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科研工作的发展和科研人员的要求。为适应服务对象的发展,图书馆需要对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2.3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3.1 在借鉴它馆经验的同时要看到差异的存在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高校图书馆,目前比较成熟的经验也大都来自于高校图书馆。而科研专业图书馆无论是在馆藏资源、人才结构还是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都与高校图书馆存在差异,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需要借鉴其它类型图书馆的建设经验,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的存在。
2.3.2 对“学科馆员”的资格不搞一刀切
“学科馆员”并非谁都能干,对“学科馆员”的选拔是有资格要求的,但是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照搬国外的标准去规定、统一“学科馆员”的条件。要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着眼于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重点挑选那些工作经验丰富、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并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爱学习肯钻研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
2.3.3 根据本院、本馆的实际选择服务对象,不搞面面俱到
社会科学研究门类众多,各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基于图书馆的部门建制和人才结构等方面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尚不具备为全院每个专业都配备“学科馆员”的能力,因此,服务对象的确立非常重要。图书馆要结合自己的馆藏优势和人才状况,着重选择那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培养和建立对口的“学科馆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面面俱到,防止制度走样变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3.4 注重实用价值,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
针对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高水平服务人员普遍较少的现状,“学科馆员”制度不要拘泥于其传统的模式,即一人对一所、一人对一个学科的服务模式,而应更加注重它的实用价值。可以选择“学科团队”的形式,由图书馆有学科专长的人员领衔组建“学科团队”,采取一个团队对应一个科研所、一个学科,一个团队对应多个科研所、多个学科的服务模式,以缓解当前人才资源不足的压力。
3 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人事管理制度在图书馆的制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馆员的选用和配备标准。合理而先进的人事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馆员队伍的重要改革措施。
由于体制的原因,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基本上都还是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用人方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没有太大变化。这种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强调的是对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对馆员服务品种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没有系统的考虑,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各地方社科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