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研究(2)

2016-08-25 01:23
导读:2004~2008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都有所减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不稳定呈波动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大体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大体呈下降趋

  2004~2008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都有所减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不稳定呈波动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大体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大体呈下降趋势(见图1)。2008年全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22642人,比2004年减少17728人,下降7.4%,第二产业128541人,比2004年减少17823人,下降12.2%,;第三产业230122人,比2004年减少71966人,下降23.8%。
  三次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4.2%、48.7%、52.1%,第一产业的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的比重除个别年份逐步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除个别年份逐步下降(图2、图3)。一、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变化也不明显,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基本在逐年减小,但从业人员的比例基本表现为逐步上升的态势,甚至在产业比重减小的年份中就业人员比例还有所提升,这充分凸显出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的优势。
  双鸭山市第一产业比重既高于本省其他同类城市,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最小,不仅低于其他同类城市,同时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本身不很合理,双鸭山市表现的更加突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在本省其他同类城市中是最大的,由于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大省,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较高,就业人员比例反而低于本省其他同类城市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最小,就业人员比例却是较高的,在产业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就业人员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无论是从全省情况还是同类城市比较来看,双鸭山市的产业结构都是非常不合理的,本省其他同类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基本同向,双鸭山市表现出明显的反向性。
  2.就业的城乡结构
  城镇就业人员比重大体逐年降低,农村就业人员比重大体逐年增加;与本省其他同类城市相比,双鸭山市的城镇就业比重最低,农村就业比重最高,就业的城乡结构与工业化进程逆向发展。资源型城市工业比重较大,因此双鸭山市就业的城乡结构仍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就业人员从2004年的688822人减少到2008年的581305人,减少了107517人,年均减少21503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430059人减少到298026人,年均减少26401人;乡村就业人员从258763人增加到283279人,年均增加24516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就业的所有制结构
  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比重没有明显变化,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比重总体呈现下滑态势,城镇个体和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比重波动变化。与其他地区相比,双鸭山市的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比重最大,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比重较小,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是双鸭山市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1][2]下一页

本文选自lw.nseac.com原创论文网代写毕业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