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2)
2017-03-11 01:02
导读: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起监督作用,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发挥、保证
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起监督作用,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发挥、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基础。按《公司法》的要求,公司的治理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四部分组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善股权结构。
股权的集中或分散,会影响股东会、董事会的运作,股权集中还是分散,或者集中分散的程度为多少对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最有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我国的一些企业,股权的高度集中和国有股权代理人缺位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因此必须解决国有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发挥多元持股制的优越性。所以,应当适当分散股权,并引进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进行,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2)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要求其独立于控股股东,独立于经理层,独立于公司主要的业务关系。独立董事可以代表股东监督、制约管理部门及控股股东,防止管理部门及控股股东侵害股东利益,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公司的财务报告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当董事会中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与防范管理部门操纵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的企图,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极少数大股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绝对控制,因此,应积极推行独立董事、独立监事制度,建立由独立监事、独立董事主持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并明确其职能之一就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
2.2 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并公布适合企业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要“因人而异”,不能一个模式照搬,适合别人的不一定就能适合自己,别人能用的自己也不一定能用。所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从企业自身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自己在运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缺点,充分了解自己,制定出最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2.3 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监控体系,加强内部审计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的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