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新时期中国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2)

2017-06-21 01:03
导读:(二)入境旅游创汇依赖逐步减弱 1、创汇功能大幅弱化 30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近20%、国家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5%。国家外汇储备总量中,旅游外汇

  
  (二)入境旅游创汇依赖逐步减弱
  1、创汇功能大幅弱化
  30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近20%、国家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5%。国家外汇储备总量中,旅游外汇所占比重“先扬后抑”。改革开放初期,比重超过30%,1986年甚至高达74%;但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下降,90年代后期仅维持在10%左右。2007年,已降至历史最低的2.7%。30%到不足3%的巨大反差,表明其创汇功能已完全丧失战略意义。
  2、在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下降
  改革开放中期以前,入境旅游始终是保持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的重量级平衡器。随着国际贸易范围扩大、种类增多,其创汇比重已累计下降20个百分点。2002年前,旅游外汇收入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比重始终在50%之上;自2003年起,比重逐年大幅下滑,维持在约35%的水平;2007年,下滑至历史最低的30%。
  3、贸易收支平衡并非旅游发达水平的衡量指标
  贸易指数正负与否、旅游收支盈与亏,只是衡量该国国际旅游贸易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一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诸多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贸易指数均为负值,旅游进口大于旅游出口。譬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的旅游贸易指数几乎始终为负值,且仍呈继续降低趋势;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贸易指数也在-0.1以下。可以初步判断,国际旅游仅是旅游业组成部分之一,局部难以左右整体;保持总体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追求的宏观目标,个别部门或行业收不抵支是可以接受的。在外汇储备高企不下、旅游创汇比重微不足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宜过分追求贸易顺差、强调贸易平衡,不宜将提升贸易指数作为发展旅游业的终极任务和战略目标。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国情、国策凸现国民旅游的重要性
  1、我国进入民生时代,旅游业应成为民生产业
  民生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是执政理念的根基。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旅游意愿,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旅游权益,是立业之本、发展之基。应更加重视在旅游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民声、民需、民愿,应游客之需,解游客之急,排游客之难,切实满足和保障国民的旅游需求。首先,优先发展国内旅游,把国内旅游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要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利好,挖掘国家民生保障体系改善蕴含的商机。其次,提升出境旅游品质,质量优先。 兼顾规模。
  2、我国进入内需时代,旅游业应成为动力产业
  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扩内需”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为此,要在确保入境旅游外部需求不出现大滑坡的同时,更加关注国民旅游这一内部需求,识别、满足、提升、扩大内部需求。优先发展国内旅游,扩规模,提速度,上档次,调结构,促效益;提升国民出境旅游品质,保障权益,扩大其国内消费部分。
  
  二、适时而变,应势而为,调整三大

上一篇:探析新时期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取向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