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传统模式-组织创新(下)(1)(2)
2017-06-26 01:02
导读:4.控制幅度原则 经典的控制幅度原则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能有效地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尽管对具体的数目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但古典学者们都主张
4.控制幅度原则
经典的控制幅度原则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能有效地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尽管对具体的数目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但古典学者们都主张较小的管理幅度(通常不超过6人)以便对下属保持紧密控制。而近年来的趋势是加大管理幅度,构造扁平化的结构。控制幅度原则至少在两个方面受到怀疑:
其一,控制幅度原则是建立在主管对下属的命令与指挥基础之上的,由于主管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其直接指挥与控制的下属人数是严格受到限制的。而实际上,主管在组织中的作用并非是对下属的控制、命令与指挥,而是“沟通”。命令与指挥是单向的,而沟通则是双向的。沟通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协作的基础上,这可以消解上下级之间的冲突。控制幅度不单取决于主管的有限理性,而且还取决于下属的沟通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以“沟通幅度”原则代替控制幅度原则更为合理。
其二,现实中,我们不可能依据某原则或惯例指定一个管理者能有效管辖的特定数。管理幅度原则应该是,一个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管辖下属的人数有一个限度,但是确定的人数取决于一些基本因素的影响,即在组织设计时应找出各种具体情况下限制管理幅度的原因,而不是假定存在的一种在广泛适用下人数的限度。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下属的经验与受训练程度;工作任务的相似性和复杂性;工作地点的空间距离;使用标准化的程度;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组织文化的凝聚力以及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等。5.部门划分原则
部门划分实质上是分工原则的继续,该原则称组织中的活动应当经过专业化分工而组合到部门去。部门的建立通常可依据所开展工作的职能、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设定的目标顾客、所覆盖的地理区域或者将投入转换为产出所使用的过程等。部门是构成科层组织的基本单位,部门的划分方法应反映最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要求。
中国大学排名 然而,问题是部门化的组织中常常会出现各部门追求部门自身的利益而看不到全局利益的情况,这尤其以按职能划分部门为甚,没有一项职能(部门)对最终结果负全部责任,每一职能领域的成员相互隔离,很少了解其他职能的人在干些什么,不同职能间利益和视野的不同会导致职能间不断地发生冲突,各自极力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由于各部门不对最终结果负全部责任,因而在发生错误的时候往往难以找到真正责任者。正如夏弗(Robert H. Schaffer)所强调认为的:组织部门划分得清清楚楚,正是最好诿的过错的方法,凡是这方面的老手大概都知道,绩效不良几乎完全可以推到制度身上去,可以推到别的部门身上去,或是推到非我能控制的因素身上去。”
不仅如此,组织设计在划分部门时往往强调采用统一的划分标准,以使企业各基层组织活动有一致的规范,便于管理。其实,部门划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立一种各层次都平衡,而且又以一致性和等同基础为特征的僵硬的结构,只要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适当地采用多种标准来设立部门机构也应该是允许的。同时采用跨传统部门界限的团队组织,将使原来僵化的部门划分得到补充。三、未来企业组织形式的构想为了适应快速的技术变革,全球化的竞争,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先行的和传统的公司都在尝试着进行建立新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过程的试验。这些发展促使那些适应于处理重复业务和日常工作活动完整而严谨的组织设计――在经典组织设计原则下设计的传统直线制组织结构――朝着适应新颖、创新变革的柔性的组织形式转变。企业组织的柔性、命令与市场从历史的角度看,“柔性”这一字眼的应用范围很广――它泛指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特征。但是在以往研究中,“柔性”一字有多种含义,要根据上下文的加以判断才行。例如:它有时意味着“敏捷”――爬脚灵活,能迅速移动,根据机会的变动调整思路,避开威胁。这一能力对于能否争分夺秒地竞争,快速反应和减少产品开发周期是至关至要的。“敏捷”也指在争取资源、引进新产品,依法诉讼等动态商战中迅速至新定位、聚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