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问题(1)(3)
2017-08-04 02:08
导读:激励是一个 系统工程 ,讲究对人的行为的进行全过程的激励。如职业发展机制、人才生长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双向选择机制、竞争上岗
激励是一个
系统工程,讲究对人的行为的进行全过程的激励。如职业发展机制、人才生长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双向选择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市场调节机制等,管理者应对所有激励行为进行调节,使其朝着有序、有利、有效的方向发展。
实施激励时,虽然激励的是某一个人,但它对所有的人都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在企业内形成相互激励的连动效应。
3私营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
俗话说:“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由于不同层次的员工的需要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同一种激励方式,因此中国的私营企业要从不同的需要出发制定有效的激励方法。
3.1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
激励的作用对于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如经理人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家才能属于个人,如果“激励”不足,这样的人像“天生匮乏”一样供给不足。
笔者认为,解决对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激励原则就是企业的价值与人力资本的价值一升值。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应力图更好地解决激励问题,特别是长期激励的问题。主要的激励方式有年薪、情感等其他方式。
(1)年薪制。从理论上说,年薪的均衡价格通常在要素市场上确定,是高级人才的心理价位(供给方)和企业岗位薪资(需求方)博弈的结果。高级人才一旦得以与心理价位基本一致的年薪,就可以认为该年薪对其有激励作用。为突出激励作用,年薪又分为底薪(按月发放)和加薪(相机发放),底薪是对其正常劳动的承认,加薪是对其经营业绩的承认。加薪既具有激励作用,又体现了约束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由于人力资本的流动性使得人力资本不具有抵押性,而且人力资本往往会采用“偷懒”等方式“虐待”非人力资本。本文认为,在存在高级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人力资本也具有相当大的抵押性,从而使人力资本“不容易”虐待非人力资本。从报刊上看到广东的经理人员的年薪有百万元以上的,但广州、深圳较具规模的私营企业年薪一般为30—50万,而且年薪制一般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这种薪酬级差大体上正反映了不同地区的观念差异。实行年薪制企业一般又辅之以奖励制,从而是年薪制具有弹性。奖励与经营成果挂钩,使卓有成效的经理人员能够得到相应的激励。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浅析新世纪的报关人才培训
借鉴英国发展经验探究河北省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战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