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制造业比较研究(1)(2)

2017-08-05 01:49
导读:但是,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的根本改变。传统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品种在我国钢铁产品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条钢类产品比重超过53%

  但是,产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的根本改变。传统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品种在我国钢铁产品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条钢类产品比重超过53%,比日本高出15个百分点;而板材类产品比重为33%,比日本的26个百分点。差距尤为巨大的是高附加值产品,如表面处理板,在日本占板材产量的24%,但我国这一产品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我国高技术的钢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我国钢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1年这一值为104.13亿元。
  就经济效益而言,中印钢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均较大,比最佳水平高出约14%;中印都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却比最佳比例高出近三四倍,可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为过低的生产效率所抵消,总体上出于竞争劣势。因此,提高升级生产设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是中印两国当前加强钢铁行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装置型产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钢铁工业强国生产的集中度都很高。韩国埔项钢铁公司,一家的粗钢产量约占全国的64%,英国钢铁公司占英国钢铁产量94%,美国最大6家企业粗钢的集中度为50%,日本5家企业的集中度为80%。而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较低,2002年全国生产钢铁的企业有一二百家,生产钢材的企业上千家,但产钢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仅有宝钢一家,500万吨以上的也只有4家,由于低集中度和高分散度,大量的钢铁企业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工艺装备小型化,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
广东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上一篇:如何构筑民族零售业的竞争优势(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