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国内漫画产业营销(2)
2017-08-06 02:55
导读:(四)好的作品,在动画化的同时,将动漫形象进行营销授权。获得授权的商家会很快生产玩具、饰物、 服装 等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可涉及各个生活
(四)好的作品,在动画化的同时,将动漫形象进行营销授权。获得授权的商家会很快生产玩具、饰物、
服装等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可涉及各个生活领域,使用者能呈几何级数增加,迅速满足了市场需要,达到了赢利最大化的目的。
上述四个产业与营销链环节中,第一阶段即高质量漫画期刊的创立与高水平原创漫画的发表是最重要的。它确保了好的漫画作品能获得广泛的读者认同。随后而来的出版单行本、改编动画片、授权生产衍生品等等生产和营销手段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作为源头的漫画产业的发展健全与否对于整个动漫产业链与营销链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源远”才能“流长”。反之,若前期的漫画创意阶段平平庸庸、偷工减料,后期即使动用再多的营销手段也是旺然。
二.我国漫画产业及其营销的主要现状
(一)漫画的读者群范围有限。
当前,我国漫画读者群与消费者主要是青少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漫画定义为少儿读物,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所以社会对于漫画产业普遍有一种轻视的观念。加之一些不良的国外漫画充斥国内市场,导致不少家长将漫画视为无聊之物,担心孩子的身心和学习会受到不良影响。另外,多数少年儿童的零花钱受到制约,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漫画上开销过多。漫画产业相应的宣传促销手段也少。这些客观现实决定了中国漫画业产值一直徘徊于低谷。而另一方面,对于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市场上至今极少有针对他们的漫画作品。与此相比,在日本漫画可谓是国民爱好,从几岁的儿童到八十多岁的老人,每个年龄段都有许多漫画爱好者,催生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层出不穷的漫画人才。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本土的核心漫画期刊缺少。
1995年时,曾由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发起在全国建立5个漫画出版基地、出版15套大型漫画图书、创立5本原创漫画刊物的“5155工程”行动。由此诞生了5本原创漫画刊物,它们包括《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和《卡通先锋》。但由于后续的宣传与营销工作未有效地跟上,使得它们的销量一直未能做大,在许多大中城市的书摊上现在甚至无法觅其踪影。曾经一度拥有一定市场份额,支持本土原创漫画的《北京动漫》,在2006年经过一年多的对外合作、转型也未形成大的气候,终于还是不堪重负倒下了,给了中国漫画期刊市场重重的一击。目前市面上可见到的主要是一些介绍日韩动画类的资讯类动漫杂志,如《动漫贩》、《最动漫》、《动感新势力》等,这类刊物很少有本土原创的内容,而且影响力很小。
(三) 原创力强的漫画人才贫乏。
在漫画人才培养方面,尽管国内有些大专院校已经开设了动画专业,近些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了可喜的成绩,但培养的重点仍然主要放在绘画方面与3D技术方面。而关键的动画剧本、漫画故事情节创作人才还相当缺乏。绝大多数动画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只能从事电脑绘图设计方面的工作,或是进入日韩在中国的动画外包公司,从事一些简单的绘图、上色等工作。鲜有原创性、开拓性人才与作品出现。此外,漫画工作者的单打独斗也是不可忽视的现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