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新 认 识 流 通(2)
2017-08-08 01:00
导读:流通是什么?“流通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全集,第23卷,第188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经常论述到的有流通要素、流通行为、
流通是什么?“流通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全集,第23卷,第188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经常论述到的有流通要素、流通行为、流通过程。较多的讲到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但由于运输业与电讯业的出现也开始论述到实物流通与信息流通,“有一些独立的产业部门,哪里生产的产品不是新的物质产品,不是商品。在这些产业部门中,经济上重要的,只有交通工业,它或者是真正的货客运输业,或者只是消息、书信、电报等的传递”(《资本论》二卷第63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马克思把它称为“追加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并且为了流通过程而继续”(《资本论》二卷170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马克思还讲到流通过程中的生产者、商人(经销者)与消费者。
综上所述,我认为流通是商流(商品价值形态的流通)、物流(商品实物形态的流通)、信息流(商品经济形态的流通)、资金流(商品货币形态的流通)的总和。只有从这样的总体去研究问题,才能把握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流通与生产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卖方市场为常态的前题下,从单个再生产过程看,生产决定流通。生产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而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是社会再生产的首要环节,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及其创造的物质财富,后序的分配、消费及交换要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从单个再生产过程看,生产成为决定其它环节的关键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决定流通。生产的性质、规模和方式决定着流通的内容、规模和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就流通本身来看,它是预先存在的两极(指生产与消费——作者)的媒介。但是它不会创造这两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1979年版,第208页)“流通的前题是通过劳动进行的商品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1979年版第209页)“生产方式的总的性质决定这两种流通(即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作者),而更直接地决定的是商品流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1979年版第134页)“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1979年版第36页)“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1979年版第37页)。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出现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看到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并认为终有一天生产要建立在流通的基础上。生产和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