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竞争优势(1)(2)
2017-08-11 06:21
导读:“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底蕴和精神支柱,是从企业员工的行为中提炼出来的,他就像人的个性一样,不是某些人(即使是企业的创造者和最高管理者)生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底蕴和精神支柱,是从企业员工的行为中提炼出来的,他就像人的个性一样,不是某些人(即使是企业的创造者和最高管理者)生造出来的,也不是仿造出来的”。[3]周永亮博士还认为企业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契约式的合作型企业文化;第二种是强有力的等级型企业文化;第三种是大家庭式的和谐型企业文化;第四种是集体主义的奉献型企业文化。
这些概念都或多或少的道出了企业文化的本质,但是笔者认为都不够完善。企业文化应该是基于企业所占有的资源,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积淀的整体化群体意识之和。其基本 内容 应该包括以下方面:企业价值观、企业信念、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风尚、企业民主和企业的目标。
这就表明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由企业中的人创造的,而是企业战略资源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一种体现!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功用
如果在70年代你问任何一位美国公司的总裁,他在公司内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大多数回答是指挥者、决策者和战略家。然而到了9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却表明,那些业绩最好的领导者,他们把自己首先看作是某种特定文化的塑造者和支持者。他们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自己公司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关键性力量!
企业文化之所以会是下一个持久竞争优势,是因为它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不易模仿性、不易转移性、不易复制性和对企业绩效的高回报性。我们应该转换我们传统的观念:企业文化并不是由个人创造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战略管理者)依据现有的战略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 历史 和现实来看,企业从事 经济 活动和企业家进行企业运营活动,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制约。德国 社会 学家韦伯把它定义为一种经济伦理精神。韦伯一生致力于考察“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亦即试图从比较的角度去探讨世界诸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还从社会
统计学德的数据中得出结论说,成功的企业家、工商界的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技术
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伦理的信徒。在他们身上洋溢着“一种异乎寻常的资本主义商业意识和渗透着、支配着整个生活的极其狂热的宗教前程”的精神。[4]
从企业文化的作用来看,它是对企业能力要素辐射性最强、 影响 力最大的因素之一。企业文化首先表现在对组织管理职能的影响,如对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的影响。其次是对企业创新能力、承担风险能力、应对危机能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有十大功能:①导向功能;②凝聚功能;③激励功能;④教化功能;⑤约束功能;⑥改善人际关系功能;⑦规范企业形象功能;⑧辐射功能;⑨促进有效管理功能;⑩提高经济绩效功能。[5]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美国著名管 理学 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斯蒂芬·科维认为:随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迫使各个企业必须建立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以应对外来的竞争势力,否则将无法继续生存。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其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在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下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地授权,而权力授予后 自然 就可以提高质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生命型企业才能保持可持性发展。文化管理是通过构建企业文化从而强化内部管理,它使员工以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节生产经营等日常活动,从而加强企业的内聚力、向心力和能动力,齐心协力实现企业目标。可以说,只有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永续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在生命型企业中,通过建立共同价值目标把大家凝聚在一起,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仅以解决现实 问题 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将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