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积累与核心能力形成(1)(2)
2017-08-13 06:48
导读:核心能力的形成是整合先进技术流的知识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的市场表现在于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知识体系就具备了企业资本的性质
核心能力的形成是整合先进技术流的知识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的市场表现在于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知识体系就具备了企业资本的性质,这种资本自然也就是企业长期的技术积累形成的,其它企业难以仿制。而且,企业的类型不同,这部分知识资本的表现方式也不同。对于技术型企业来说,专利、技术方法、商业秘密、构成其知识资产的主要部分。对于营销型企业来说,商标、品牌、企业知名度、版权等成为企业重要的知识。对于以信息技能为中心的企业来说,企业积累管理经验、团队合作能力、流程再造、企业文化的培养、价值体系的建立、企业资信系统等成为企业知识积累的重点。企业知识积累状况表明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二、企业技术积累过程中对核心能力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
企业在技术积累过程中由于战略选择或知识技能选择不当,一方面会随着知识技能的积累,使企业的技术体系失去了弹性,不能自如延伸和拓展,即形成了核心刚度;另一方面,企业知识和技能积累的越多,越难以形成核心能力,难以使技术知识集成化、体系化,淡化了核心能力。
1. 技术积累形成核心能力的同时,企业出现了核心刚度。
根据伦纳德·巴顿的理论,核心能力形成后,对以后的关键性知识流动不是促进而是阻碍,就形成了核心刚度。因此,企业在技术积累的过程中,把形成核心能力作为目标的同时,要避免过早形成核心刚度。
(1)企业要正确对待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由一种状态或行为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或行为所产生的损失和需要付出的代价。企业在技术积累过程中,转换成本的存在是不足为怪的。企业的有形系统和无形系统都有某种特定的专用性。即企业硬件资产的天然惰性和管理方法及理念的惯性使得企业在形成核心能力的同时,很难再创造出利于关键技术、知识流动的畅通渠道。而企业要打破核心刚度则意味着削弱公司现有能力。这期间,对管理等软件的改变要难于对硬件的改变。此时企业一方面要克服心理障碍,打破思维与心理惯性;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转换效益作战略分析。由于转换效益与转换成本的时间的非对称性,企业要对潜在转换收益与显现转换成本作长期的财务预测。也就是说,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但是,一方面这个体系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另一方面,这个体系要保持开放性与适度的弹性。技术平台与技术轨道要留有扩充的空间。但是企业留有空间也容易被其它企业所挤占。这就要求企业的反应速度要快,防止竞争对手的进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我国电信企业发展战略选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