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民营企业发展对策
(1)完善法律体系,改善金融环境,解决民营中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03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法律依据,降低了民中小企业面临的政策变动的风险,为民营中小企的发展稳定性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我国的法体系和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在执法过程中有时出现“部门权力利益化”的现象,加重了民营中小业的财政负担。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许可的条件下,对符合我国行业政策发的项目,尤其是环保型和出口型的企业,在贷款方给予一定贴息支持。针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可供担保品较少的现状,中央、地方政府和银行应该给予更大的支持,尽量减少担保品数量。这多方面、多渠道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银行面还可以尽量减轻繁琐的贷款手续,为民营中小业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优惠条件"此外对民营中企业信用评估制度也应启动和研讨。
(2)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制度和技术创新制度。
关于人才技术,人才激励和技术创新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有效的人才 激励制度,技术创新便无从谈起。民营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起有效的选 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制度。充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关心人才。21世纪是人才 竞争的世纪。有了人才,才有技术创新和 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建立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民营企业必须改变员工只是用 劳动换钱的思想,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 制度,让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稳定感。只有一套真正能激励员工,充分 发挥员工潜力的制度,企业才能不断发 展。
(3)定位产业价值链,确定经营策略
结合当前全球化、区域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应充分考虑其在产业链中的经营地位及发展空间。区域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是进行战略选择的两个方面。
从区域来看,我国经济布局导向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对产业培育支持的力度亦有不同,民营企业应充分考虑空间因素,明确空间价值链。例如在发达地区,国家倾向于
借助民间资本的强大实力,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在中西部地区,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国家大力鼓励生产加工型和劳动
密集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广大山区,重点是通过培育和发展民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资源的加工增值。 从行业选择来看,过去我国的民营企业多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餐饮业,随着市场的放开、行业准入规则的放松,新兴服务业( 房地产、咨询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能源、电信产业都为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行业价值链的定位在于选择某一行业的一段生产或服务的片断作为经营内容。
(4)加强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的创新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企业来讲,技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不同种类的技术处于不同地位,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应用形式。按其地位,技术可以分为核心技术、支持型技术、技术和经营能力、基础型知识、重要技能。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技术来源,一般来讲,越是重要的技术( 如核心技术、支持型技术、
技术和经营能力)应该掌握在企业自己的手中,而非核心的技术一般可以通过协作或外购来获得。
(5)建立企业的诚信制度。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顾客可能被迫选择无诚信企业的产品,因为别无选择。但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企业有无诚信,直接影响企业 的生存发展。因此,由于民营企业自身条件及成长过程限制,建立诚信制度就尤显迫切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国家标准的信用制度,只能依靠企业自身建立。民营企业必须关注诚信,并将其制度化。对内,可以将诚信融入企业文化,对外,可以树立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当顾 客相信了企业的诚信,他们也就认可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因为顾客就是市场,市场就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