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2)

2017-08-18 06:39
导读:三、企业文化的再定位 在感性层次上,我们对企业文化并不陌生。有些名营企业主一提到“企业文化”,就振振有词的说,他的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是如

三、企业文化的再定位 在感性层次上,我们对企业文化并不陌生。有些名营企业主一提到“企业文化”,就振振有词的说,他的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是如何如何的投入的,是如何如何的有“文化”的,比如有多少篮球场,有多少文艺汇演,有多少文体人才,有多少文娱项目的投入经费……
在深圳“康佳”总部,当你听到“以领先国内,赶超世界为目标”的晨读,绝不会将之仅仅理解为一种形式。对此想起曾经报到过的一个企业,该企业上万职工来自全国各地,企业在宿舍区建了一个报廊,在报廊里从黑龙江日报、四川日报、海南日报到浙江日报,全国各大省区的主要报刊在报廊里都有,而且天天更新,那些背井离乡在珠三角打工的打工仔打工妹们每天都能获知家乡当天的信息。也许报廊和报纸不是企业文化,而每天更新各大省区的报纸的举动就是企业文化。事实上,在中国企业悄悄将脑袋伸出国门的时候,企业文化也已经在优秀的企业中扎下了根。但是,我们仍有必要在这个新世纪里,对企业文化重新做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前几年,我们更多地将企业文化的焦点定位在企业的外在形象和管理风貌上,这的确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红河卷烟厂,10多个企业机构掩映在3万平方米、150多种花和树的园林之中,全厂找不到一个“严禁”、“禁止”的告示牌。还有很多企业修正了“仪表”,包括企业标识、员工自律条例、企业之歌等方式,如海信集团和长虹集团。 然而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精神风貌,更应该蕴涵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 因此,除了企业形象外,它还代表了企业的价值标准、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文化建设。较为超前的企业,能够将企业文化扩展到“以人为本”的育人层次,如海尔,不仅对人进行物质上的关怀,更立足培养员工“自我实现”的文化理念,从高层次上实现“以人为本”;也有个别企业能够使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磨合,如海信集团,对于公司管理有两条重要纽带:其—是资本,其二便是文化。在肯定它们同时,也要看到即使是这些企业,也并没有形成一个适应外部环境的价值体系,在企业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等很多方面,企业文化的作用还不够,而这些方面恰恰构成了企业文化建构中的核心问题。 企业文化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即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层面;二是制度和行为层面。对内它能激励职工锐意进取,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它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同时它也是企业进行改革、创新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四、现代企业文化的五大特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速度文化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竞争。人才流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而顾客不但需要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而且期望通过互联网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二)学习文化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IT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注意员工的培训学习和知识更新,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成立两三年就“关门大吉”!IBM、HP、Cisco和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地位。(三)创新文化
上一篇:企业危机管理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