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要根据电子商务的动态,及时补充实践课模块。在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结构时,要根据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实践应用的新发展,补充新的实践内容,要恰当联系社会实际、职业实际及管理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及时扩充实践课模块的容量,让学生得以在实践中逐步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
4 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没有较强岗位针对性的现状及订单化培养改革探索
4.1 课程结构设置没有较强岗位针对性的现状
社会需求是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出发点,促使该专业课程结构必须要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但部分高职院校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时,没有全盘考虑电子商务人才到底包括哪几类人才,具体涉及哪些岗位。如课程结构有的划分为政治课、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有的划分得更为简单,仅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2 大块。上述课程结构,都没有结合电子商务岗位职业特点,没有将适应同一岗位要求的课程归为一个模块,致使学生到实际岗位上时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电子商务工作。
4.2 订单化培养改革探索
订单化原则是指构建课程结构时,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课程的结构,组织人才培养工作,以符合企业所需。目前,人力资源已成为各企业赖以快速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企业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要为社会提供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也需要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这是订单化原则能够实施的基础。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结构时,应充分考虑订单化原则,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可在以下方面考虑如何贯彻订单化原则。
(1)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有的放矢。就业市场需要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就应运而生,开设该专业就应满足企业电子商务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要事先做好市场调研,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根据企事业用人单位所需,调整该专业课程结构,把满足企事业工作需求作为该专业课程结构构建的基点,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真正按订单构建,才能有效集成资源,全力提高该专业课程结构的针对性,使该专业办出效益,办出优势和高职特色。
(2)建立有效的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为使该专业课程结构更合理,教育者要积极配合劳动和人事部门,加强与各企业和人才、劳务市场的密切协作,保持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使企业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使学校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通过这种有效联系,使学校从企业拿到人才培养订单,明确各企业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从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迅速上岗就业。
总之,社会需求是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出发点,认清当前高职类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获得在电子商务类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而顺利就业以及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