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2)

2017-08-24 01:14
导读:1.2.3 缺乏技能训练。 目前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1.2.3 缺乏技能训练。

  目前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尽管近年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另外,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务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1.2.4 毕业生就业方向模糊。

  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行业与职位,因此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电商应届毕业生往往失去面试的机会。另一方面,即使获得面试机会,由于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经验和热情,使他们也很难应聘成功。

  1.2.5 供需双方的理解出现偏差。

  尽管毕业生在简历中都标明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成绩,但招聘企业很少在招聘岗位上明确写出“电子商务专业”这样的职位。可实际上,对很多企业来说,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等在内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只不过这些企业没有在岗位描述中列出“电子商务”四个字罢了。由于毕业生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当他们没有发现“电子商务”四个字时,便放弃了投递简历;即使投递,也作为专业不对口的无奈之选。这些毕业生并不具备将所学专业、课程与以上某个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突显自己知识与优势的简历撰写能力和面谈能力。

  纵观上述所列的原因,因为当前高职院校未能清晰地界定出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而提出的培养目标相对宽泛,造成了当今就业率不高的现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充满了迷茫和疑惑,无法给自己定位,久而久之容易对这个专业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2 正确理解电子商务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说法。

  现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个误区是:技术和商务想两头都占,一谈培养的人才,就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商务的复合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强调在博学的基础上,个人再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有一个重点的学习方向和研究领域。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做机房服务器管理、做网站建设,竞争不过计算机、通信类专业的学生;做管理,竞争不过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做营销,做不过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我们的竞争优势究竟在哪里呢?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做什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就来自于对电子商务行业的深刻认识。那么,如果偏向于管理或营销方向,就要时刻了解全球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动态,为公司管理和市场开拓提供更合理的建议;偏向于技术者,如果能充分了解电子商务的特性,了解互联网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则技术工作就会变得更具有营销性和亲切感,能从管理者的高度来从事技术工作,而这些,是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等专门专业的学生所不具备的一种思想和理念。

  故电子商务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商务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决不只是用于应用或修补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现代商务活动方式。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应当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及其特点,理解电子商务决不仅是商务手段和方式的更替,而是整个商务运作体系的变革,应该具有完整的电子商务观。

  3 电子商务人才需要打造的核心能力。

上一篇:避免冲突管理模式的中西差异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