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开拓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新思路(2)
2017-08-24 01:32
导读:2.弘扬民族文化,走文化旅游的道路。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多以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文化旅游涵盖了民族文化、民俗
2.弘扬民族文化,走文化旅游的道路。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多以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体。文化旅游涵盖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品位、高层次旅游方式人们的首要选择。据资料统计:在美国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另外,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
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它的占4.5%。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不是游览或玩乐,而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尊重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优化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生态环境,是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条件。
3.加大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配套的旅游设施,需要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要做好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培训工作,制订和完善各种责任制,推行旅游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务。另外,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其它部门的持与配合,如交通部门、邮电通讯部门、商业部门、金融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等的支持与配合。
4.注重文化内涵,突出知识性,以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求知需求。旅游是一项高档次的消费行为,旅游者一般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据一项旅游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旅游者大专及以上人员占31.9%相比,大专以上人员出游的比重呈显著上升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注重自身阅历与修养的丰富和提高,因而对旅游内容的要求和评判也越来越高。人们已不仅满足于自然造型的美丑,而希望能在旅行过程中获取大量知识性素材和思维性启迪。因此民族地区旅游业应注重提高知识、技能、信息方面的含金量,重点开发交流性强,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将各地优秀的旅游资源以恰当的形式奉献于游人,使他们充分领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获得启示和教育,满足求知欲望。这也是延长文化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必要途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5.培养适用新型人才,加强无形旅游资源的积累与开发。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内的综合知识。要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逐步构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加快旅游业人才、技术、信息等无形资源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李霞林.民族文化旅游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5,(6).
[2]黄明辉.对发展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07,(3).
[3]陈宇波.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