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症结及对策(2)
2017-08-24 01:57
导读:3 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惜贷”的原因分析 3.1 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群体,在现行经济条件下,中小民营企业利用
3 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惜贷”的原因分析
3.1 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群体,在现行经济条件下,中小民营企业利用市场供求缺口,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买方市场形成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困难逐渐加剧,这增加了中小民营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笔者结合湖南省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 中小民营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中小民营企业多数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重大决策多是企业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缺乏科学决策体系,且多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经营业绩不稳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多,抵御风险能力差,银行认为会加剧信贷风险,降低了银行贷款意愿。
3.1.2 财务信息透明度低。首先,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渠道很难获得。其次,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第三,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报表不规范,甚至没有财务报表。由于上述情况造成银行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信息严重不对称,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前期考察时,难以正确判断所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致使银行不能准确把握贷款对象的还款能力,无法监督中小民营企业借款的投向,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3.1.3 中小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贷款担保。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目前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逐渐转向以安全性为主的方向。银行除了对少数信誉良好的大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信用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担保就很难获得贷款。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许多原因特别是政策方面的原因采取挂靠集体,与集体合资合作的方式经营,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等产权不明晰、法律障碍多,无法用贷款抵押品的问题,这大大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能力。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2 银行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银行和借款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主要指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在金融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造成资金使用者利用其信息优势在事先的谈判,签约的过程或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讲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面对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根本上切断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会选择多种技术手段和资金配置策略来减轻自身的不利局面。在我国当前民营企